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恐怖鼠疫

2022-08-20 16:08:5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百斯笃,吕阳明 1920年10月,满洲里暴发鼠疫,引发中国东北地区第二次鼠疫大流行。为防百斯笃(俄罗斯人称鼠疫为百斯笃),东三省防疫事务处在满洲里设防疫官医院,这是中

百斯笃

 

1920年10月,满洲里暴发鼠疫,引发中国东北地区第二次鼠疫大流行。为防百斯笃(俄罗斯人称鼠疫为百斯笃),东三省防疫事务处在满洲里设防疫官医院,这是中国陆地边境口岸设立最早的国境卫生检疫机构。

东清铁路通车以后,不到二十年间,俄罗斯人和内地中国人不断涌到满洲里猎取旱獭子,满洲里成了出名的旱獭子皮产销中心。

过了中秋节,满洲里的早晚时分,冻得人打牙巴鼓。那些在尘土飞扬的街道边卖针头线脑、布匹杂货的商号,都把摊位缩回到屋子里去了,街道上就显出了几分冷清来。这个时候,城北的旱獭子街却异常红火起来。满街的山东、河北口音,南腔北调的。一到傍晚,旱獭子肉的香味儿直往鼻孔里钻,街上人影乱晃,有三五成群去小酒馆喝“烧刀子”的,也有偷偷摸摸去妓院的,好不热闹。到了白天,街上一个人影没有,都去城外的草原上打旱獭子去了。

徐德友打旱獭子有三四年了,可是他不敢吃旱獭子肉。头一次在草原上见到旱獭子,把徐德友吓够呛。短短胖胖的四只爪子,活像婴儿的小手,嘴巴里一对长长的门牙龇出来,一副呆呆傻傻的样子,胖乎乎的,不就是只大耗子吗?虽说在山东老家赶上饥荒,人们抓住耗子也吃,可是在满洲里毕竟没到吃不上饭的程度。来满洲里这些年,徐德友做过商号的伙计,铁路的搬运工,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只要是勤快肯干,这嘎达饿不死人,犯不着去吃耗子肉。

这天早晨,天还没亮,徐德友就被对面“哐哐”的砸门声惊醒了。砸门的是康老三,打旱獭子这群人的头儿。这个康老三四十岁,据说铁路一通车就和哥哥康老二来满洲里打旱獭子,他哥康老二吃不得苦,游手好閑,四处惹是生非,有一年喝了酒,在街上摸一个俄罗斯女人的屁股,被俄罗斯骑警逮住差点打死。康老三是个精明人,发现打旱獭子不如倒腾旱獭子皮挣钱,就跟俄罗斯的皮毛商人搭上了关系,慢慢垄断了旱獭子街上的生意,谁要是把旱獭子皮私下里卖给别人,他哥康老二就带几个流氓地痞上门了。

康老三领着两名俄罗斯皮毛商来收购,事先说好了的,可是怎么敲河北人都不给开门。气得康老三在门外骂,都***的睡死了,开门开门,再不起来,我们可走了。屋里还是没有动静。徐德友穿上衣服出了门,走过去拽了下门拉手,开了一条缝,里面门钩挂着。他弯腰从地上捡了根树棍儿,从门缝伸进去,把挂钩儿挑开了。康老三抬脚踢开门,骂咧咧进了屋,随后惊叫了一声,转身跑了出来。徐德友伸头往屋里一看,吓得头皮发麻,三个人都死了,炕上两人,地上一人,都是赤身裸体扭曲挣扎的姿态,风吹日晒,黑红的脸变成了紫黑色,地上还有几摊黑紫的血。不知道谁颤声喊了一嗓子,哎呀妈啊,出人命了!人们都围过来看热闹,房东也听到消息跑来了,小胡同里乱成一团。有人说,像是中毒了,快去报警察所。惊慌失措的房东恍然大悟,一溜烟儿往警察所方向去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