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精选散文:虎的生存原则(7)

2022-08-20 15:51:5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复仇,某日,我与李志兴老师讨论韩国学者朴洙容先生拍摄的纪录片《追寻西伯利亚虎》。片子的结尾部分有一段影像,一只因受伤而严重跛脚的老虎幼崽,吃力

复仇

某日,我与李志兴老师讨论韩国学者朴洙容先生拍摄的纪录片《追寻西伯利亚虎》。片子的结尾部分有一段影像,一只因受伤而严重跛脚的老虎幼崽,吃力地跟在妈妈身后,走走停停,艰难地走出了镜头,走向吉凶难料的远方。我深深地为那只幼虎的不幸而感到难过,同时也对它的未来表示深深的担忧,很希望它能够战胜伤痛好好地活下来。而李老师也在担忧,但他是专家,他担忧的是另一个问题。

他担忧的是——残虎必恶。

在自然界,不论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还是底端,一个伤残的个体都很难活下来。“弱肉强食”,只有强者才能在森林里好好地活着,这是自然规律。自然虽然慈悲,却从来无意恩宠弱者,一个伤残的个体如果想活下去,就必须依凭并拥有比其他健康个体更加超常的能力和禀赋,比如说感觉的机敏,行动上的坚决,性情上的狡黠、凶残等。只有“凶”“恶”的力量才能弥补它们生理上的缺陷和不足,让它在困境中存活下来。

一只身有伤残的老虎,对人的袭击概率基本可以达到百分之百;而“出手”后,一击至死的概率也非常高,因为它的身体条件不允许它再来“第二个回合”,必须一次成功,所以它们的杀招往往极其凶狠,不给对手留任何余地。

这一带山民们很多人都知道一只三脚虎的故事:一次,六七个采松子的山民一同上山,竟然遭到了老虎的袭击。多人结伙上山遇到袭击,几乎是历史上从来不曾发生的事情。这种小概率事件之所以能够发生,就只因为肇事的虎并不是一般的虎,那是一只后脚断掉的残疾虎。虎从旁边的灌木丛跃出,只一扑就把其中的一个人的脖子打断了,其他人挥舞着手中的工具,把那只三脚虎赶走时,那人已经没有任何抢救意义。

接到伤虎咬死林业女工的信息后,相关部门立即分头行动。人命关天,国家一级濒危保护动物也不容忽视。珲春林业局马上派人赶到现场,着手处理遇害女工的事情。而保护区管理局这边则马上着手处理伤虎事件。

据现场的信息判断,受伤老虎已经极度虚弱,情况非常危急,必须立即请示上级机构,寻求处理意见。很快,上级主管部门下达了指示:“全力营救。”

2 月3 日,经过紧张但尽可能充分的准备,现场营救人员、动保专家、专业的医务人员等全部到位,专用车辆、医疗器械、治疗平台、专用场所等,准备齐全,对受伤东北虎的营救全面展开。

营救的队伍赶到现场,受伤东北虎依然静静地卧在路边雪窝里,黑黄相间的躯体已被飞雪染成了苍白色。英雄末路,生命垂危,面对轰轰隆隆缓缓驶近的铲车、大卡车,伤虎仅略微抬了抬头。然而,只从那半睁的虎目射出的一缕寒光,仍让挤在卡车上铁笼里的人们立时打了一个冷战,汗毛根根倒竖起来。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