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老家那口清水井(3)
寻井启示
老鹰岩下凉水井没有大水井那么大,那么深,但是水特别清凉,还有一丝甜味。大家你一碗我一桶,不一会儿凉水井就见底了。哑巴从家里捧来很多水果,放在沙地上,然后挥起锄头向井中挖啊,挖啊,不一会儿井中又亮起了一汪水。大家吃着水果,喝着泉水,奇怪哑巴家哪来这么多水果,哑巴的女儿琼带着大家往她家中去,大家这才惊异地发现哑巴家屋前屋后栽满了果树,什么李树、桃树、梨树、杏子树都有,就像一片小果林。
这下,凉水井就热闹了,一到天热的时候,大人小孩都会提着水桶、盆盆罐罐去打凉水喝,哑巴女儿琼总会捧给我们各种香甜的果子,然后在井边摘片芭蕉叶放进桶里罐里,凉水就不会荡洒。我们再看哑巴,他依然扛着锄头在井边叽里呱啦叫,可是我们却不再那么惧怕。听大人们说每年玉米收获时节,哑巴总会在村里每家门前悄悄放上一个竹背篓和竹耙子,大人们说哑巴不会说话,可他心里亮着哩……
村里还有三口井——
下白蜡湾谢家老大当兵回来就和父母分家,建了新房。他在堂屋挖地窖时,没想到会挖出一股水来,于是砌了井沿石,说是感谢天地赠予他甘泉,很文雅地把井取名为“谢井”。有一次回老家到他家串门,我们在堂屋喝酒,醉得脸红语无伦次时,转身就在井中捧水抹把脸,又接着喝,大家就着汩汩直冒的泉水声下酒,别提多美!
侯家是全村住得最高的人家,从到大水井挑水吃的辛苦程度来看,他家绝对是最苦的。好在他家孩子多,在我们看来很困难的问题,在他家也并不显得难。1981 年,老家倡导发展沼氣,他家挖了好几口大池子来冒沼气,结果沼气没见冒出,几口沼气池倒是装满雨水,成为他家的水井。村里人说要是再见他家来大水井挑水,那一定是老天又好久没下雨啦!
夏家是老家远近闻名的牛贩子,家里有钱,老头和儿子长期在外做生意,为了不让媳妇挑水累着,干脆请了打井队在大院里打了口压力井,一压铁手柄,水就哗哗冒出,着实让全村人眼红了好久……
2016 年,我回家再次央求母亲到城里住,之前我接过母亲几次,可母亲总说城里的自来水有股药味儿,没有大水井水好喝,不去。母亲说家能搬,你能够搬走井吗?
我知道井搬不了,井太沉,要背着井离乡是不可能的。走的时候母亲要我把水缸挑满,把水壶灌满,说她还要回来,我突然感觉马致远说的背井离乡其实应该就是背着眼前的井离开故乡。
我突然想起那汪凉水井和哑巴家那片果林,这时母亲眼泪一下出来。母亲说哑巴的女儿琼出嫁后,哑巴就不知得了什么病,没几天就去了。哑巴走后,那汪凉水井一天天干下去,到现在居然干涸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