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海的朝圣者(3)
海的朝圣者
畏惧,是人在自然的、海的面前的一种本能,是文学的一种真实,王家斌不是那种伏案头、跟着时俗跑的肤浅之人,用天津卫的话说,他肚子里的玩意儿,不是常人所能有的。我笃定,从上世纪60 年代写作就起高的王家斌,在文坛绝不会有了一个《聚鲸洋》就不会再超越了。多少年,我一直欣盼着他的再起,知道有一种文学非他莫属,非他莫为:《死海惊奇》我看了,《大海落叶》我看了,《南海鬼船》我看了……我期待并等待着,终于在一个并非出海捕捞的季节,他拿出了他舱存的《百年海狼》,果然,30 多年前的感觉复活,令我心魂随着文字滚雷、亮闪、悸动!那个最早我认识的,写《聚鲸洋》的王家斌,回来了。雄伟、神奇、野性、暴虐、玄奥的海,难怪令文坛震惊。
这条孤寂的海狼!幸而在他后来不再孤寂时,告诉过我,他苦苦琢磨、寻找、探求了这么多年,费劲地写了那么多,包括给报纸连载写下的《迷魂泉·雪人》《雪人部落》等等,都是为写这个做铺垫、做准备。他写《百年海狼》时,真正伏身案头的时间才两个月——然而,从《聚鲸洋》到《百年海狼》,他整整走了30 多年,30 多年哪,他才又回到了原地、高点。我曾含泪地想,我的朋友,假如《聚鲸洋》之后不久,就有了这个《百年海狼》,那该多好!
王家斌祖居山东文登,那里的县志上,至今载有“乡人王家斌,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但是更令乡人自豪的是,文登王家这一脉都是闯海走海的,中国最早的铁壳船,就是他爷爷那代人引进的,到了他父亲这一辈,无一不是喝过海水、遇过海难、蹚过海险的人。闯海人粗犷、剽悍的海狼野性,是海上生活给人的一种赠予,一种天性的特殊拥有。
“有生活不见得写出东西,没生活根本不能写出好东西。”这是丁玲对他说的。
“一个作家如果知道的还没有读者多,那么谁看你的东西呀!”这是李季对他说的。
“王家斌,你不能离开海。”这是周扬对他说的。
《百年海狼》的研讨会之后,在电话中,王家斌告诉我:“有人说我是中国的海明威。”他说他当场没应,拒绝了。我回道:“也许应了,恰就不是了。”电话那头,他给我讲了自己随中国远洋船出海,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曾经看到过头尾续接、反复跃起的大鲸群,和让老海员们都跪拜的上千头海豚,在海上杂耍般涌过的“龙兵过”。那一年,长我两岁的他,60 岁还不到。
王家斌,2022 年1 月8 日过世,脑梗。他的家人告诉我,他生命最后唯能说清的一个字,是海。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