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四十年的乡愁

2022-08-20 15:24:03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四十年卤白干子是乡愁,我1980 年被分配到安徽省南陵县三里公社(现在是三里镇政府)工作,到县里开会都是住在县政府招待所、人民旅社、南陵旅社,位置好,基本都在西门汽车站附近,交通

四十年卤白干子是乡愁

 

我1980 年被分配到安徽省南陵县三里公社(现在是三里镇政府)工作,到县里开会都是住在县政府招待所、人民旅社、南陵旅社,位置好,基本都在西门汽车站附近,交通便利,条件也好。后来增加了一个春谷饭店,是五里乡后来并入城关籍山镇的乡办企业,乡办企业将饭店开到了县城,机制要比前三家灵活。

我们农口开会后来一般都在春谷饭店。

一天,我们又来到县城春谷饭店开会。晚饭后,我和县二中的教师朋友去了香油巷的一个小吃摊。

摆摊的是位老婆婆,烧着两个矮矮的煤球灶,上面的两只小铁锅正“咕嘟、咕嘟”直叫唤,热气香气正是从锅中散发出来的。老婆婆热情邀我们坐,面前摆着两个小板凳和几个小马扎。没有电,婆婆用的是一个马灯,发着幽幽的光,光随风势忽闪忽闪着,看不清时婆婆把灯拎起来又放下。婆婆头上扎一条遮风的头巾,满脸皱纹似刀刻般粗壮,具体年龄看不出,约六十开外。朋友不坐,也不吃,但非要请我吃。我有点愕然,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朋友妻子是医生,他平时比较注意卫生,看上去瘦弱,饮食清淡,从来不暴饮暴食,也不大喝酒,只在写作时偶尔抽一两根烟,喝点淡茶,不像我农村工作跑田埂惯了,大口喝酒,酷爱浓茶,不怕晚上睡不着,对于香、辣、酸、甜重口味的东西来者不拒。我就不客气了,顾自坐下。

老婆婆问我是不是头次来,我说是,她就一一介绍吃食。只见一个锅里沸水煮着小块小块的白干子和千张棍子,里面还有五香蛋。另外一个锅里温着粽子、玉米棒等吃食,旁边放着一个簸箕,上面盛着米糕、调料和原料。婆婆告诉我,卤白干子是她家特色。人家做菜或喝茶一般是用酱油干子或蒲包干子,这种小白干子一般不太吃,也没有卖的,只有向豆腐坊定做。我嗅着小白干子在沸水里煮着特别香,老婆婆就面露得意,说她的干子是经过特别加工的。我不解。她说别人的小白干子就是水煮干子,寡淡无味,或只放一两种调料,她的小白干子是卤煮白干,在家就开始煮起,放了好几种调料,有八角、香茴、桂皮、香叶、尖椒、糖色、盐,到了摊子上再长时间熬煮,味道都被干子吸收进去了。重要的是,老婆婆两只眼睛放着光,四下看了看,有些神秘地说,我的卤汤里放了猪肉皮,对,就是家里吃肉把皮留下来,或是到肉摊上去要点猪肉皮,放在干子里一道煮,猪肉皮里的花板油、香味、胶原(这个词她说不上来,她说肉汁)浸透到干子里面,肉汁不够再加上猪油。别人是素吃干子,我的关键是卤汤汁,肥腻腻、油汪汪,变素吃为荤吃,让喜欢肉食的人过了油,解了馋。吃时再浇上辣酱油提鲜,别人是辣酱,我是熬的辣酱油,这样的干子能不好吃吗?我就看那卤的汤汁,厚厚浓浓的,混浊不清,里面依稀可见肉皮、桂皮等配料,“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漫溢,果然与众不同。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