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塞外明月(16)
瓜州月
虽然,这个西域王国在历史上落了个“首鼠两端”
的名声,但是汉朝“斩楼兰”的威名却成为最荣耀的象征。难怪到了唐朝,边塞再度吃紧,西域蠢蠢欲动,人们仍口口声声要“斩楼兰”。
炎汉盛唐——多么让人追忆和仰望的时代啊!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任何时候,都不要怨天尤人,说什么生不逢时,说什么才华无处显露,都是戚戚然沉沦自弃的一种悲观行为。而“谁道书生无用处,横扫千军使笔锋”,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使然,则是身为国家一分子勇担使命的具体表现。这一点,历朝列代的文人大多都做到了,有些甚至投笔从戎血染沙场。
唐朝也不例外,文人辈出,星汉灿烂。他们没有组成什么文学大军,而是用各自的肩膀,自觉承担起文学对社会、对国家、对时代、对人民所激发的巨大精神力量。有这样的文学队伍,就像千军万马开拔时吹响冲锋号。他们虽然不是杀敌的前方将士,却是摇旗呐喊、鼓舞士气的后方阵营。
唐朝真是不同凡响!有了文人才子的担当,还怕斩不了楼兰?有了精兵强将的英勇,还怕不能雄风万里?豪气,在边塞诗歌中得到体现。锐气,在戈壁大漠中得到彰显。一切,都荣耀地书写在中国历史上。
然而,一场“安史之乱”使盛唐成为永远的记忆。
虽然这场险些让唐朝灭国的叛乱终被平定,但河西走廊的塞外大漠却全部丢失。向来被中原民族格外重视的瓜州(时称沙州)地域,也在吐蕃趁火打劫下成为唐朝版图以外的土地。
直到六十多年后,即公元848 年,这一局面才在敦煌豪强张议潮发动驱逐吐蕃的起义下得以改变。今天,我们查阅史籍,这位敦煌人为唐朝赢得巨大荣耀,他领导的归义军,历经十五年艰苦抗争,有力地摧毁了吐蕃与回鹘、党项、吐谷浑的军事联盟,使“四方犷犴,却通好而求和;八表来宾,列阶前而拜舞”,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啊!
面对如此胜利成果,唐朝一再给予张议潮加官晋爵。张议潮“朝朝秣马,日日练兵”,为唐朝保卫北庭安宁的同时,还为瓜州农业、水利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使饱受磨难的西域恢复了良好生态。祥和的社会局面,让瓜州民众发自内心地赞叹:
三光昨来转精耀,六郡尽道似尧时。
田地今年别滋润,家园果树似茶脂。
河中现有十碾水,潺潺流溢满百渠。
必定丰熟是物贱,休兵罢甲读文书。
九
唐朝初期,玉门关移至葫芦河东岸,即今甘肃瓜州县双塔堡一带。而阳关,则在唐代中期由于山洪频发、泥沙沉积遭到破坏。即便如此,瓜州两关都是世人瞩目的地方。即便这时候海航已经开通,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依旧呈现着繁盛景象。而处于辉煌巅峰的唐朝,在应对了塞外异族政权各种挑战后,以宽广的襟怀、包容的气度,通过塞上瓜州,将来自西域的各类人群进行了盛情容纳。在之前历朝列代打下的良好文化基础上,敦煌迎来史无前例的文化交融机遇期。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