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塞外明月(17)
瓜州月
拂去戈壁大漠吹来的沙尘,敦煌用清新的双眸憧憬未来,用宽广的臂膀拥抱美好。
唐朝,在鸣沙山开凿的石窟就达一千多个。那如削的岩壁上,雕满唐人的信仰。长达1680 米鳞次栉比的石窟,宛若一幅千年沧桑的恢宏巨制,映射着神圣的佛光,氤氲着璀璨的文化,纷呈着奇崛的艺术。
盛大文化气象,让人如在梦里敦煌的世界。唐朝工匠艺人虔诚塑造的一尊尊佛像,恰似有血有肉的体魄,那种来自精神层面的丰腴之态,给人以穿透心灵的艺术美感。藻井、天花、墙壁,无不彩绘着唐人崇尚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斑斓的图案,涌动的祥云,活泼的瑞兽,飞奔的天马,健壮的骆驼,簇拥的群仙,给人以穿越佛界的超然之气。一幅幅婀娜多姿灵动回旋的“飞天”,让人对唐朝女子充满幻想。她们不是普通的女子,而是有才艺的舞者。她们卷曲的发髻,裸露的肌肤,飘逸的裙裾,曼妙的舞姿,无论哪一个都是来自千年的浅眉粉黛。她们身系丝带,手执琵琶,或怀抱,或挥臂,或昂首,或倾身,或反弹,呈现着美的律动。她们洋溢着内心的快乐,以超然和忘我的形態飞升着脱俗的灵魂。
更多的是器乐演奏场景。富丽堂皇的色彩,闲适从容的神态,让人仿佛进入壮观的艺术表演现场。琵琶、五弦、箫笛、筝、笙、鼓板、箜篌等各种乐器,在每一位乐伎手中发出只有这个时代独有的乐曲。配合着宏大的交响乐奏,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狮子舞,一场接着一场。没有通明的灯火,只有炫目的光彩和永不谢幕的乐章。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我不由得想象,这或许就是盛唐骊山华清宫里的那支庞大乐团。
站立在如此场景前,似乎可以听到唐乐的余韵。
那羯鼓的节奏,丝竹管弦的和谐,响彻殿堂的旋律,以及舞池里“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的蹁跹,无不使人精神陶醉而心驰神往。
当然,唐人也发自内心地将生活状态画在了精神信仰里的佛国世界。每一幅生动传神的生活场景,都充满发愿人的希冀和理想。无论皇族还是贵胄,抑或普通百姓,都以十足的精神面貌欢愉着佛,也愉悦着自己。他们的虔诚,无不彰显着精神上的明净和澄澈。
这,就是唐朝。
这,就是唐朝不同于之前任何一个朝代的气象。
无论哪一个朝代,只有创造和发展文化才是强盛的基础,只有文化繁荣到一定高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走向世界、雄踞世界。
敦煌鸣沙山唐朝石窟艺术,无不辉映着文化兴盛的高度表现。
从月光照耀下的石窟前,走过了多少戎装劲旅?
他们为捍卫国家尊严,把鲜血洒在了瓜州塞外,随之换来的是国家的安定、世界的和平。同时,催生的是文化的延续、交融、发展、传播和弘扬。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