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塞外明月(18)

2022-08-21 21:35:33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瓜州月,从阳光照耀下的石窟前,走过吐蕃迎娶唐朝公主的婚礼队伍。那长长的仪仗,为增进民族情感、加强文化交流开辟了友好共生的发展之路。 从绵长的石窟

瓜州月

从阳光照耀下的石窟前,走过吐蕃迎娶唐朝公主的婚礼队伍。那长长的仪仗,为增进民族情感、加强文化交流开辟了友好共生的发展之路。

从绵长的石窟前,送走唐三藏西行的背影,又迎来了唐三藏返国的步履。那艰苦悠长的脚印,就是鸣沙山长鸣不息的般若罄音。

从不绝入耳的石窟开凿声中,连绵不断的商队从这里走出关隘,又接连迎来西域输入的商贾。沙漠绿洲丝绸之路盛况,为敦煌洒下了响彻千年的声声驼铃。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服饰、不同习俗的人群,潮水般在这里汇聚,又从这里进入中原,进入唐朝的政治中心……

可以想见,曩时的敦煌是多么的繁华和热闹!也正是有了它的繁荣,才有了唐朝首都长安“国际大都市”称号的世界荣耀!

面对如此震撼人类的莫高窟,我想起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季羡林说过的一段话:“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河西走廊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了。”

今天,当世界古老文明大多已经断裂,成为绝唱的时候,我们庆幸的是莫高窟还在!

越往里走,越觉得视野开阔。阳光照射下,敞开襟怀的沙地就像金线织成的硕大缎布。沙地四面,由鸣沙山形成拱卫之势。山的形态,如虬龙盘旋,金光灿灿。

受沙漠雄风的劲吹,那红的、黄的、蓝的、白的、黑的石英沙粒,有时候则会被裹挟而起,高扬于四周。

进而在其自然覆盖山体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沙粒在气流中旋转、碰撞、滑落发出的“嗡嗡”声响。

享誉数千年的沙山“鸣声”,为这里添上神奇的色彩,这正是鸣沙山不同于其他山脉的诡秘所在,它的非固态化形貌,成为塞上敦煌一处迷人的自然奇观。

它没有祁连山的坚韧和陡峭,有的只是拔地而起的连绵和柔美。它披着风沙织成的盛装,展示着独有的温润和妩媚,越走近它,越觉得容身怀抱里的温暖和亲昵。

沙地上,行走着无数个穿着钴蓝色脚套的游人。

他们俯身前行,犹如朝圣沙漠女神般脚步匆匆。

鸣沙山的美,在于它的柔情似水。虽然这里水源不足,但在朝圣者心里,就像沙海一样。

浩瀚、壮阔,是它的外表气度。

纯美、无瑕,是它的内在精神。

大片的芦苇,随风摇曳成潮涌浪卷的银湖。芦花白得耀眼,好似湖面闪烁的点点粼光。那“沙沙沙”的声响,宛若传唱千年的乐章,动听而悠扬。

眼前,不断出現长长的驼队。我甚至怀疑,它们就是栉风沐沙行进在丝绸之路上的汉唐驼队。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