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塞外明月(2)

2022-08-21 21:35:33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瓜州月,辗转流离,张骞始终把塞外明月当作温暖的照耀。 大月氏,这个遭到匈奴几经骚扰的戎族,在阿姆河北岸定居下来。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物产极其丰饶

瓜州月

辗转流离,张骞始终把塞外明月当作温暖的照耀。

大月氏,这个遭到匈奴几经骚扰的戎族,在阿姆河北岸定居下来。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物产极其丰饶。战争给他们带来的伤痛,已被恬静的生活渐渐抚平。尽管张骞说明汉武帝的诚意,他们都不愿再与匈奴为敌了。一年后,即公元前128 年,在感激他们盛情礼遇的告别声中,张骞和随行踏上返国之路。归途,张骞虽然特意避开匈奴势力范围,但在经过羌戎(位于今青海一带)地盘时再次遭到扣留。原因很简单,羌戎是匈奴的帮凶。再一年后,匈奴发生内讧,张骞一行才趁机逃脱出来。等到返回之日,原先一百多人的团队仅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人。

——坚强,勇敢,悲壮,忠诚,塞上明月可鉴!

也就是在张骞返回长安的同一年(前126 年),西汉设置“凉州刺史部(治今甘肃武威市)”,将河西之地纳入中央监察区域。

历史上,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是一次极其艰险的外交旅行和实地考察。张骞随后将其所见所闻写成报告,让汉武帝非常满意。这份报告,就是史圣司马迁《史记》中的《大宛列传》。

公元前119 年,在西汉攻击下,匈奴失去对河西走廊的控制。这一年,汉武帝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一次,张骞随从共300 人,他们携带闪光的金币和精美的丝帛,以及上万头牛羊,以诚意打动西域诸国,使之成为西汉外臣。既而,匈奴銳气被大大削弱,陷入孤立的局面。

空旷的大漠上,似乎传来远古的胡笳声响。

西域诸国与西汉的臣服关系,张骞为之架起一座友好桥梁。而这座桥梁的巨型柱墩,就在瓜州大漠的阳关高高擎起。也就是这时候,瓜州大漠上建起两座闻名世界的关隘——玉门关和阳关。

玉门关,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阳关则位于玉门关之南,古以南为阳,故称“阳关”。两座关隘不是很远,直线距离也不过30 公里。

太阳炽烈炙烤着,大漠的色彩显得异常美丽,像撒了层金粉。视野极其宽阔,无任何阻挡。远远地,有几个头裹丝绸的女子晃动着身子。我似乎怀疑,她们是戈壁大漠的仙子。她们踩着柔软沙滩,像跳着优美的舞蹈,影影绰绰,越来越远。

与张骞雕像左近,竖立着一块斑驳的石头。走近时,才觉得它的高大和厚实。那向阳的一面,分明雕刻着硕大汉字。风沙的打磨,字迹虽已棱角模糊,但“古董滩”三个字仍清晰可辨。

——古董滩!仅凭这名字,就有一种诱惑力。

我抚摸着凹凸不平的字面,一种暖暖的温度让人不由对这片大漠充满想象:这里过去,一定是遍地洒满琳琅满目的宝贝。就连现在,每向前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因为,在这大片风化的碎石滩里,仍闪烁着星星点点美玉的光泽。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