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塞外明月(3)
瓜州月
向着太阳方向,似乎可以看到升腾的火焰在大漠沙丘上浮浮荡荡。依着光照投影,阳关废弃的城墙轮廓依稀可见。这轮廓,像保存了千年的剪影。
我沿着张骞的雕像向东南方向走去。一路上,偶尔有几棵胡杨斜躺着皴裂的身子。当然,也有玲珑般的绿洲。旱柳自然生长着,也还枝叶繁茂,只是三株两株,显得稀奇和珍贵。绿洲上,长满密集的芦苇。
芦花随风摇曳,白茫茫一片,远远地,就像银色的湖泊。我不由惊叹,这绿洲就是滋润茫茫戈壁生命的水源。有了它的存在,大漠才有了气息,有了生机,有了活力,有了那么多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我怀着一份虔诚走近绿洲。脚下的沙地,绵绵的,潮潮的。一些精美沙粒,发着亮晶晶刺眼的光芒。微风吹拂,连片芦苇沙沙作响,如雪的芦花,像跳着优美的胡笳舞蹈。静静站在绿洲旁,可以尽情享受自然的音律。这时候,眼前飘来一朵白云,是那种透明如玉的白。我禁不住感慨,大自然竟如此的奇妙和美丽!
再往前行,即进入沙梁怀抱之中,三面都是沙丘,阳光照射下,一如童话世界。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游人。他们的笑声,越过沙梁,传得很远。
抬头,月亮仍悬在沙梁上。太阳尽情照耀,遮掩了它应有的光芒。它好像没有一丝怨言,只默默绽放着它的美丽。就这样,一直坚守着,陪伴着大漠,亘古永恒。
月亮下边,就是阳关烽燧。我匆忙攀问与我擦肩的游人,穿着时尚外衣的一对情侣热情洋溢地告诉我,到烽燧需翻过三道沙梁。
一路上,无论弓身上行,还是仰头下坡,都得一步一个脚印。沙梁多流沙,坡势较平缓。层层叠叠的沙坡,一如曼妙的五线谱。沙坡下,点缀着稀疏的白杨,金灿灿的叶子迎风微微舞动,像在合着曲谱演奏美妙的乐章。
翻过一道道沙梁,我都陶醉在美妙的氛围中。烽燧,越来越近,太阳已过正午,月亮已经西移,朗朗天地间定格着一幅优美的画面。
——我终于走近了阳关烽燧!
我的双脚,感到暖暖的温度,那样的真切。
烽燧,高耸在沙丘之巅,像一位赤膊勇士。他的周身,散发着火一样的热度。我默默地伫立在他面前,敬畏般的心情油然而生。为了不惊扰他,当地已用铁栏将他围护起来。多少岁月了,他就是这样忠诚地守护着塞上瓜州。
太阳照耀着他,月光抚慰着他,大地供奉着他,后人膜拜着他,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我看不出他的倦意。他好像在诉说着他的经历,没有忧伤的样子,而是一副倔强姿态。他的经历,就是一幅千年画卷,就是一部写满辉煌文字的古籍。
烽燧坐落的沙丘,当地人称“墩墩山”。山体硕大,地势敞阔,视野舒朗,东向谓之“红山口”,西向深沟南北横贯。沟中,流动着天山消融的冰水。这里,风比较大,细沙已完全吹尽,只留下满坡红砂石,密密集集。放眼望去,偌大沙坡,就像铺着深红色的地毯。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