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作家的沉郁情感(2)

2022-08-21 21:34:28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读到一位作家的沉郁情感,解说员姑娘操着略带陕北口音的普通话告诉我们,那原是一座无名山,只因出了路遥这样一位大文学家,吸纳和涵养了山城的文化气息,遂被人们骄傲地称

读到一位作家的沉郁情感

解说员姑娘操着略带陕北口音的普通话告诉我们,那原是一座无名山,只因出了路遥这样一位大文学家,吸纳和涵养了山城的文化气息,遂被人们骄傲地称作文汇山。

一个以人物为主题的馆,无论命名为文学馆也好,还是别的什么名称也好,归根到底是个纪念人物的场所。“路遥文学馆”毫无疑问就是为纪念路遥而建,那就最该关心、最该用心了解作家路遥,有什么样的特质值得纪念呢?我想,这应该就是这个文学馆的主题,也是它能否“站得住”“活起来”的精神之“魂”。

路遥在他生前与逝后,都曾得到过无数的荣誉,“茅盾文學奖”奖杯等的实物,即便是复制品,均可以是支撑起文学馆赖以建立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我固执地相信,这还不是文学馆的“魂”,当然更不可说是从黄土高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路遥的精神之“魂”。

与所有展陈罗列的作家逝后得到的荣誉名声相比,我更愿寻看那些能够见证其成名前的普通生活历程的实物及图解,比如那些他劳动时使用过的带有体温的,可以体现他艰难生活与痛苦挣扎的某些实物,即使是一盒还算廉价,有时候被主人纠结时连烟带壳扭成一团的“恭贺新禧”卷烟;即使是一张材质简陋破旧,坐着连腿都伸不进去,却一笔一画诞生了几十万字《平凡的世界》的农家小桌,等等,都弥足珍贵。一个以人名命名的文学馆或博物馆,其初始的、基本的存在价值,当然为纪念名人,当然理应得说清楚是什么成就了一个文豪的诞生?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默默承受含辛茹苦,耕耘奉献至死方休,是牛和土地的专属特质,是作为生命体的“魂”。《平凡的世界》是路遥一生中分量最重的一部作品,字里行间都充盈着作家源自内心的,对挣扎在现实生活中弱者的特殊关切关照,以及给更多社会底层的隐痛者以生活的力量。1989 年,《平凡的世界》第三卷完成,自此费尽几年心血的百万字巨著全部完稿。三年后,当世人还在期盼阅读他的更多优秀作品时,路遥却匆匆告别了这个让他五味杂陈的人世,年仅43 岁,走得何其仓促,或许正是这部优秀巨著耗尽了路遥所有心血。为写《平凡的世界》,路遥决意下到矿井,亲身体验如小说主人公孙少平一般煤矿工人所经历的黑暗与痛苦,令他的人生观得以洗练升华,也使得他笔下的孙少平真正有血有肉、生动逼真。一块玉石的价值、光辉何尝不是来自千刀万凿的经历?正是从体力到精神的摧残磨难,才让路遥啼血而成名作,留下了一部不朽的《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如棉麻般纷繁地交织,令人喟叹,发人深思,这应该也是路遥借作品,对自己人生、经历和关于苦难的思考。在小说里,路遥借助孙少平给妹妹写的信说了这么一段话:“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欢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苦难生活贯穿了路遥的一生,最终也严实激励了他,反向成就了他,将他铭刻在了文学史的石碑上。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到他的其他小说,路遥均不光是简单地用手中的笔来复述自身曾经的苦难经历,他更是在用一种苦行僧式的态度进行写作。这一点,可以在他的一篇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得到验证:“写这本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心,要排斥舒适,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播出绝响。”路遥在写作时,决意以一种不惜掀开伤疤般的决绝,以笔做输血管,通过指尖的书写,将身体的血液一点点输出,直到人到中年的生命被病魔无情吞噬。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