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作家的沉郁情感(4)
读到一位作家的沉郁情感
四
陕北富县籍的讲解员姑娘,眉清目秀,容貌姣好,一笑俩酒窝,衣着朴素,话语轻轻,尚是一副稚气未脱的学生妹模样,初见浅笑含羞,几番交流,方才放松。在我们一行好奇追问之下,她才大大方方地告诉我们,自己生长于一个普通家庭,自小爱好文学,应该是受路遥的影响深,课余也尝试文学创作,寒窗苦读,其间也曾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的故事,终于如她所述“比孙少平幸运得多”,如愿地考上大学,跨进延安大学文学院的校门,幸运地成为路遥校友。姑娘以此为荣,寒窗勤学,立志成为作家,为此又志愿报名成为一名文学馆管理员,利用课余时间义务担当讲解员。在初秋延安蓝蓝的高天下,煦煦微风吹拂,小姑娘平和地说着她自己的故事,倒似乎成了这次拜读文学馆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陕北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曾经孤悬塞外,土地贫瘠,历史积淀厚重,苍凉而壮美。路遥就是这样一个他自己曾形容过的敢爱敢恨、挑战苦难的陕北人代表。同为陕西作家的高建群曾经题赠路遥说:“文学是一种殉道,陕北高原是一个英雄史诗、美人吟唱的地方。”文学的力量不灭,会永远强盛,能植入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我们仿佛能在姑娘身上直接感受到路遥精神没有消亡,即使只是萌芽。其实只要有传承,何愁无结果?如种子扎入土壤,得到泥土的覆盖和雨水的及时浇灌,顺利发芽,能有理想的收成就行,又何必计较田埂的曲直与否、地块的方正与否呢?一句话,何必计较庄稼地的好看与否呢?而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生着的沧桑巨变,谁能不认可这是路遥笔下陕北人沉郁气质与力量的爆发呢?
站在这个角度,我要对以路遥校友为荣,弘扬传承文脉,以有限的条件,鼎力建设运作路遥文学馆的延安大学,表示深深的敬意!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