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泥巴房子(3)

2022-08-21 21:29:4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用泥巴垒一栋房子,垦春泥、種庄稼,与粮食有关;而就地取材取泥土而筑墙,挡风雨于墙外,则与家园有关。 一堵烟火老墙,恒久地保持着泥土的本色,呆板朴拙,沟壑纵横

用泥巴垒一栋房子

垦春泥、種庄稼,与粮食有关;而就地取材——取泥土而筑墙,挡风雨于墙外,则与家园有关。

一堵烟火老墙,恒久地保持着泥土的本色,呆板朴拙,沟壑纵横,若祖辈沧桑的脸颊,使人想起泛黄虫蚀的《万年历》。

最常见的夯土墙屋舍,由三间正屋加正屋后的杂屋构成,人字顶、马头墙、宽阶沿、木檐柱,正屋为一间堂屋和左右各一的卧室,后为厨房、火炉房、猪圈。也有建五间正屋的,外形如同一把老式的铜锁,俗称“一把锁”。家有“一把锁”,乃时人们眼中的土豪。

家境殷实的,还会用石灰将夯土墙前后内外粉刷一遍,以增强墙体的坚固度和美观度,成为“白墙黑瓦”的经典搭配。白色的墙,黑色的瓦,木格窗户和木质大门刷上朱红的土漆,屋前有篱笆阡陌,屋后有高山流水。陶渊明曰:“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王维曰:“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至于青砖黑瓦,则是屋舍建造的更高形式,多见于庙宇、祠堂。偶见于大户人家的,则夸张如欧阳修笔下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回廊照壁,曲径通幽,适合待月西厢、烟雨斜阳的剧情。

寻常人家,有房有田,已是河清海晏、太平图景,小夫妻可秀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恩爱,堂屋神龛可悬“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的木刻对联。即使20 世纪中叶至七八十年代,乡人拥有一栋夯土墙房子,仍需砸锅卖铁、东拼西凑,俨然奢侈品,难免上演冒险买树的暗夜惊魂。如此丰功伟绩,甚或要写进逝者的悼词,掬后辈的一抔热泪。

而今,钢筋混凝土取代了夯土墙,灰色森林千篇一律,用泥巴垒一栋房子的斑驳记忆,也像宣纸上久远的水墨,色泽暗淡,洇渍得不成样子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