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谜一般存在的老子(3)
老子姓李(外一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多么和谐的友善社会呀。
然而,现实往往是要狠狠地打脸的。老子所处的春秋末期,从大的背景来说,周朝影响力式微,诸侯之间攻城略地,混战不已。从小的环境来说,各诸侯国内部的贵族之间,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在这样的环境里,谁能“不争”?谁能“不言”?谁又能“不召”?更遑论什么坦诚了。
老子所处的环境,“道”不过是贵族大人们的幌子。他们搂着美姬,喝着美酒,一时兴起谈谈“道”。
但,酒醒后,他们该争斗还争斗,该妄言还妄言,该征召还征召,该耍阴谋诡计还耍阴谋诡计。所以,老子的“道”,应该是比较尴尬的。虽然老子将“道”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将“道”的作用夸张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地步,但各阶层似乎并不买账,甚而嗤之以鼻。
老子一本正经地说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其实,个中滋味,或许只有老子自己知道。
依我看来,这三句话亦是半真半假。
上等人听了道,赶紧实行,这个恐怕未必。他们应该只是表面上听听而已,最多再装装样子,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抗拒按“道”的要义来治理国家的。因为如果真的按“道”操作的话,老百姓一个个弄得像贵族,而贵族们反倒搞得一个个像老百姓,他们的特权与尊严将何存?
中等人听了道,将信将疑,这个估计是实情。只是,一个对“道”将信将疑之人,又怎么可能真心实意地去实行“道”呢?
下等人听了道,哈哈大笑,这个倒是绝对的大实话。普通的老百姓,虽长期身处社会底层,但绝非脑袋也长期被驴踢了。在老百姓眼里,“道”就像天上的星星,虽然看起来亮闪闪的,却永远无法企及。
人分三六九,大道算个球。此乃妇孺皆知之理,老子该不会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吧?
老子真是个孩子。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