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南国的夏日
生命中最光荣的一天
南国的夏日,骄阳似火,把广州市南沙新区沙田水乡映照得明亮而艳丽。
冼星海生活在这个贫穷小村的渔民家庭。早在法国留学期间,他就参加过国际工人组织的活动,回国参加抗战时,又接触了田汉、张曙等一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全面抗战爆发后,冼星海随共产党领导的救亡演剧二队从上海出发,到江、浙、豫、鄂各地的城镇、乡村、工矿、学校、兵营,用歌声鼓动民众参加抗战。后又到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文艺处负责全国的音乐抗日宣传。此间,更是在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一个山雨欲来的夏夜,冼星海在昙华林第三厅驻地,接待了从太行山根据地来的桂涛声,他拿出自己写在烟盒包装纸上的歌词《在太行山上》,并介绍了创作经过,请求冼星海帮他谱成歌曲,让它成为太行山游击队的队歌。冼星海看过歌词后,异常兴奋,当晚便完成了谱曲。这首歌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鼓舞了抗战的士气,也让人们了解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根据地。1938 年7 月,中国全面抗战已一年,日本军队以数十万人之众,正迫近当时作为军事中心的武汉,冼星海和张曙等共产党人一起,在敌军的重围之下,仍然勇敢地举行了万人歌咏火炬大游行。他们组织起一队队的民众,在武汉三镇,在黄鹤楼前,在长江边上,打着火把,唱着高昂的战歌,表达了中国军民坚决抗战的英雄气概。
在武汉从事抗日宣传期间,冼星海亲耳聆听过周恩来宣讲我们党的抗日方针、政策,深受教育和鼓舞。一天,冼星海读到了一篇题为《抗战中的延安》的报道,他兴奋地对订婚不久的未婚妻钱韵玲说:“中国现在已成了两个世界,国民党反动派已完全堕落,延安才是新中国的发源地!”他对钱韵玲说:“我们走吧,到延安去,那里有着无限的希望和光明!”恰逢此时,冼星海收到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邀请他去任教的聘书,还有鲁艺音乐系师生全体签名的信件。党的神圣召唤,鲁艺的热情邀请,让他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
在延安,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个革命的圣地,冼星海感到了一种奋进的力量。他热爱这个庄严壮丽的古城,更喜欢这里蓬勃向上的朝气、团结抗日的气象、热情友好的氛围和自由清新的创作空气。他的创作激情似乎被瞬间点燃,灵感和乐思如山泉喷涌。刚写完《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他又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迅速传遍全国各地,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毛泽东亲自观看了冼星海指挥演唱的《黄河大合唱》并连声叫好,给予鼓励;周恩来观看后给冼星海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