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南国的夏日(2)
生命中最光荣的一天
在延安这个精神高地,冼星海的思想境界不断得到升华。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理论。买不到书,就四处借阅,并在书上圈圈点点,写满了题注和感想,做了许多笔记。冼星海还亲耳聆听过毛泽东作的《青年运动的方向》等许多重要报告,学习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光辉著作。伟人的教诲使冼星海的思想豁然开朗,让他找到了抗日救国的真理,看到了中国的前途与希望,更加深了对共产党的认识。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的救星,为了民族解放,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冼星海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到延安后,直接感到中共中央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更决心加入共产党组织,共同努力,实现抗日和建立新中国的目的。”他要在党的领导下,“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深入到民族心灵的最深处,使作品能真正地创作出民族的呼声……”他表示要“不顾一切,为党努力”,“把自己贡献给党!”
1939 年6 月14 日,延安的天空格外明丽而澄澈,清和的风掠过了延河流动的水面。那高高的宝塔被朝阳点染得通明透亮,飘飞的云彩仿佛也带着清脆的声响。
这一天,冼星海感到特别的庄严与神圣,一面伟大的旗帜将他搂进了博大的怀抱,那殷红的颜色注入了他满腔沸腾的血液。冼星海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经鲁迅艺术学院党支部会议通过,他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冼星海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这一天可以说是生命中最光荣的一天,我希望能改变我的思想和人生观,去为无产阶级的音乐而奋斗。”
这一天,冼星海感到肩上多了千斤责任,他的生命从此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得更紧。
冼星海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他把入党的这份喜悦与妻子分享。这一夜,冼星海住的窑洞灯火彻夜通明。夫妻俩畅谈着,从过去、现在,到将来,谈革命、谈音乐、谈理想……不经意间,明艳的朝霞已映红了床前的纸窗。
经历了这生命中最光荣的一天,冼星海便把这一天的誓言,作为自己一生的承诺。此后,他一直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把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完全倾注在不知疲倦的工作中。白天他给学生上课,也和同志们一起上山开荒。傍晚,他经常手提马灯,翻山越岭,步行十余里,到延安各处去教歌。夜深了,又乘着晚风,唱着歌走回家。常常到了十一二点,他还坐在如豆的油灯下,面对窑洞沙沙作响的纸窗,或者从事创作,或者编写教材。他还努力地运用毛泽东思想,从理论上探索中国新音乐的道路。他提倡大众化的音乐“必须代表大众的利益”,必须“把音乐当作一种斗争的武器,大众拿它去打击敌人”。他认为音乐创作也必须具有中国风、中国气派,能够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