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神奇的海龟(3)
神奇的海龟湾
“村民是怎么想的?”我很关心这个话题。
黄佛银说:“上级决定大澳村作为海龟保护站的地址,大澳村人是很荣幸的,但对大澳村的集体土地被划为海龟自然保护区,村民补偿未能妥善解决,村民心里不高兴。当时的划线是把空军雷达站以下那边叫石龙湾、老虎坑的一片地一直划到下西门这边,都为海龟保护区。当时改革开放的大潮正在兴起,滨海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土地价值不断攀升,村民与保护区的矛盾愈发尖锐。领导们层层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民意见大的理由,是很多农田都在那里,每年都要交公粮交余粮。村民说的也有道理,你们可以在海面上划35 米100 米都没问题,这个划线不要划得太多,你划得太多,我整个村的土地全部都给你了,那海龟要跑到山上来下蛋吗?所以要讲点实际嘛。你们是为了保护海龟,保护海龟我们赞成啊!但是你们占的土地面积也太大了,人家村民是要上缴公粮余粮,你们怎么赔呀?你又没有赔,给村民的福利也很少。每次施工,村民都去闹。为消除矛盾,经多方协调,管理局与大澳村委达成一致,每年将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获得的门票收益的30%作为生态补偿费给大澳村委合理分配,让村集体享受保护区建立发展带来的成果。”
退休干部杨振扣是惠东县盐洲人,他上世纪70 年代中期毕业于广东水产专科学校,毕业后安排在水产局港口水产站工作,水产站解体后就调到渔政办,后来这里成立海龟保护站,上级调他来这里当副站长。
杨振扣说,为什么要成立海龟保护站,80 年代以后,由于人类活动频繁以及滨海产业开发的兴起,全球绝大部分地区野外海龟种群数量在减少,部分种群甚至濒临灭绝,洄游至保护区核心沙滩产卵的绿海龟逐年减少,海龟湾也面临着生态恶化的风险。当时上岸产卵的野生海龟每年仅有几只,甚至几年一只。杨振扣十分遗憾地说,他曾经在一个深夜发现一只试图上岸产卵的母海龟,便跟随母海龟在沙滩上走了4 个多小时,母龟一路爬一路挖沙坑,但始终没有产卵。
或许是因为沙质水质不理想,或许是村庄的万家灯火太刺眼,最后这只海龟放弃产卵,消失在茫茫深海中。
杨振扣说,那时,广东省渔政处有个处长叫万向军,经常来港口考察、调研,他发现来此产卵的海龟越来越少,于是他写了很多调查报告,举出海龟减少的实例,提出要挽救珍贵海洋生物、延续古老的生命基因。经过他不懈的努力,1985 年,广东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海龟自然保护区,他的功劳很大。
作为海龟保护者之一,杨振扣见证了海龟湾三十多年来的变化,他深情地说,海龟保护区建站初时,条件非常艰苦,只有2500 元的启动资金。他们在大澳村请来4 个村民,在沙滩边搭个简易帐篷,保护工作就这样开始了。每到夜里,5 个“卫士”轮流守值,防止偷盗海龟或挖海龟蛋,或驱赶家禽家畜以免惊吓到上岸的海龟。这里没有电、没有联络工具,他们一日三餐到圩镇买菜自己做饭,晚上巡夜也没什么东西好吃,他们就买点凉粉草煮着当宵夜。有时4 个员工晚上要回大澳去,我就一个人值班。为什么要搞海龟保护,因为上岸产蛋的都是母海龟,公海龟从来不上岸。母海龟在海里跟公海龟经过长时间的交配,肚子里就有了几百个受精卵,这些受精卵通过母龟体分三次排出。海龟产蛋前,会上岸去寻找适合的沙滩挖坑产蛋。它挖的坑差不多60 厘米宽、1 米深,每次产卵160多个,最少五十多个。海龟是卵生动物,母体不与后代生活在一起,母海龟产完蛋后就回到海里了。他们的职责就是搞人工孵化。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