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二伯家后面那棵老榕树(2)
二伯
二伯为人老实,四十多岁才娶到老婆,令不少人羡慕。要知道,村子里比他年轻十来二十岁打光棍的人大有人在呢!有人曾取笑他说:“老二啊,你这么大年纪才娶了媳妇,还能不能生孩子?如果不能,我可以帮你!”二伯从来不会搭理他们,每次都是笑笑便走开。几年后,二伯的第一儿子降临人间。老来得子,乃人生一大幸事。接下来的几年里,二伯家一连降临三位公子,就像连续中了三期六合彩,可把他乐开了花。高兴之余,往后的日子怎么过?一家六口人挤在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泥房里,填饱肚子还是个问题。
二伯一生无技术,只能靠干点体力活养家糊口。村中有位包工头,专门在方圆的农村承包农家人建造房子的活,他多半是同情二伯,愿意带上了他去干一些建筑碎活,比如,泥浆搅拌,完了,就帮砌砖师傅传砖块,一刻也不能歇,而砌砖师傅不同,可以在工作中任何一处的地方放下手中的砌砖刀,专心致志地说着别人的夫妻趣事。他们说到高兴的时候,也会拿二伯少妻老夫的事作为开心的素材,但二伯总是在他们的说说笑笑中将一桶桶的水泥浆提到砌墙师傅前面,完成了他每天在建筑工地最苦的事,一干,就干到78 岁。特别是他72 岁那年,大儿子该成家了,总是拥挤在一间房子里可不行,得想办法建一间新房子。可生活就像那间房顶满是窟窿的大瓦房,每次补完了可下雨的时候总是会有新的窟窿在滴水,每次拿到这点微薄的连养家都成问题的工资,何谈盖新房!他问遍了所有的堂兄弟和亲戚朋友,却一无所获,最后帮他盖上了三间平房的是他跟了几十年的那位包工头。包工头帮他先盖好房子,工钱在将来的工资里慢慢扣除。他是个毫无一技之长的农民,连水稻都种不好,却养活了一家六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二伯走的前十天,我隔壁的堂哥老家的新房乔迁,邀请了不少亲戚朋友前来贺喜,堂嫂一早就把前一晚泡好的人参汤喂给二伯,二伯只喝三分之一,其余的都从嘴角两边溢出来。
二伯临走前一天,四伯的孙女要出嫁,四伯母前一天晚上就开始给二伯喂人参汤。四伯孙女顺利出嫁后的第二天早上六点多,二伯走了。
整个家族上上下下的人都说二伯爱这个家族,让大家都办好所有的喜事,才走。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