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生命里的那些记忆

2022-08-21 21:10:4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生命里的记忆,听人说,奶奶是童养媳,从大山里面介绍过来给同样清贫的爷爷家做媳妇。后来,爷爷去世早,奶奶没有享受更多的幸福。 她看着自己的亲哥哥的老婆去世早,唯一一个

生命里的记忆

 

听人说,奶奶是童养媳,从大山里面介绍过来给同样清贫的爷爷家做媳妇。后来,爷爷去世早,奶奶没有享受更多的幸福。

她看着自己的亲哥哥的老婆去世早,唯一一个侄女吃百家饭长大,她心疼不过,明知自己宝贝儿子也是晏家的唯一一根独苗,仍要求儿子(父亲)娶了她的侄女(母亲)。尽管年轻时的父母也是金童玉女,极为相配,但到底是近亲姻缘,孙辈四人中,一个是遗传性耳聋,一个是痴呆。没办法,这聋的痴的,就成了奶奶的额外负担,每每吃饭睡觉,奶奶都要拉着痴呆小妹,极尽照顾。记忆里,小妹一手吊着奶奶胳膊,一边痴痴地笑。

二十岁之前,我与奶奶在一起。我是她的头孙女,娇小伶俐,又兼上学读书比别的孩子聪明,深得家人宠爱。而她对我的爱,不单是鼓励求学上进,更兼一个成年女人对一个女孩成长的关注。因为我从小讲究清洁卫生,从不乱吃乱喝,管得住自己的嘴巴,故人长得瘦小。那个时候的父母也不像今天我们做父母的,成天对着不爱吃饭的孩子嚷,你要多吃点,不吃你不长个儿,个子矮了人就不好看!我们用的是大白话,恨不能代替孩子多吃一口。而那个时候的奶奶和父母呢,好像很少这样急切地要求和强迫,不然耳朵里怎么就没存下一句气忿忿的话:你要多吃点!你长得太矮了!

看着不长个儿的我,奶奶心里着急啊。一日三餐,她追着我的影子,盯着我的饭碗,估摸我每一餐吃得飽不饱。每天她最爱做的是在午饭前炒油盐饭,为我一个人开小灶。大约她认为,她用肥厚多汁的腊肉块炒的饭油多味香,多吃利于补充营养。可惜我人小胃口小,每天吃点新鲜饭菜就不错了,哪里还愿意吃那剩饭炒的油盐饭。所以我一点也不领她的情,总是气呼呼地嚷道,我不吃,不吃这个油腻的东西。她仍不退却,像我今天做母亲一样低声下气,耐着性子,固执地举着碗,目光恳切。最后,我到底抵不过那油光闪亮的诱惑,接过那捧到我鼻尖的碗筷,象征性地扒两口,匆匆搁下。奶奶轻叹一口气,默默地把我未吃完的饭扫到自己的碗里,独自慢慢地咽下。

除了操心吃饭,就是操心穿衣。每个春秋日的傍晚,吃过晚饭,我们姐弟们在房间里学习,奶奶手捧姊妹们的夹衣和外套,从昏暗的风雨廊前轻轻走过来。

她讨好地把衣服递到我们手上。因为心里早习惯了,成依赖了,行动就不免疏懒,我们都爱理不理,一般的时候,任她搭到椅背上也不作一声。而她静静地站在旁边,默默等待,看着我们嘻嘻哈哈地学习或玩闹,享受这一刻的天伦,也舍不得离开。及至看到有人还是没有把衣服穿上,她就伸手把衣服披到你肩上,这才放心回伙房去。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