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记忆中的年味

2022-08-21 21:00:0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年味,立冬上午,超超发来北京下雪的视频,我妈问:“都下雪了,不知道超超今年回不回来过年?” 在杭州的大弟,在北京的超超,无论雨雪风霜,年三十前,都要带着家人

年味

 

立冬上午,超超发来北京下雪的视频,我妈问:“都下雪了,不知道超超今年回不回来过年?”

在杭州的大弟,在北京的超超,无论雨雪风霜,年三十前,都要带着家人赶回安吉,全家人团团圆圆过年。因为疫情,前年超超一家子在北京过年,使得我家过年的气氛明显淡了许多。年初说好的一人一道拿手菜,超超白操练一年,只能发来视频与我们分享共赏,大家直夸他厨艺水平有进步。

家人好厨艺,好美食。去年年初时,家人群改名为“一人一道拿手菜”。每个人心里都蠢蠢欲动,都想好要在年夜饭上露一手。我小弟被公认为厨艺达人,他一副扬扬得意的样子,看着我们笑笑,不说话,逢年过节,他都要超常发挥,让我们尝尝他的几道特色菜。

前几年的年夜饭由大弟和小弟掌勺,兄弟俩系着围裙,像模像样地烧出一桌美味佳肴,牛肉冬笋煨腌菜、肉丝炒荠菜、土鸡煲、红烧鱼……都合我们口味。

我也想去烧个菜,小弟一把拿起勺子,不耐烦地说:“你烧得不好吃,还是我来。”俨然厨师口气。两个弟媳妇也只有打下手的份。大弟烧菜慢条斯理,铁锅炖了3 个多小时的老鸭煲味道鲜美,别有风味。

轮不到烧菜的份,我干脆不过问,陪父母亲看电视、聊聊天。母亲歇不住,总到厨房看看。一进厨房,兄弟俩就说“: 妈,你歇著去,我们会烧的。”

家的大门上早已贴上对联和福字。“光荣之家”的牌子闪闪发光。街道工作人员送来牌子时,父亲捧着拍了照片,笑得一脸灿烂。父亲是老军人,在部队立过功,得过奖,总是念念不忘他的军人生涯,还常常对我说:“若不是因为那时你小,我探亲完回部队,你总是拉着我哭,不让我走,不然我也不会要求退伍回来。”父亲的遗憾亦成为我的遗憾,不能实现的女兵梦,只能梦里百般回味。

都说现在的人对过年没多大热情,我年过半百,依然孩子似的喜欢过年,是因为喜欢我家的年味。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一起迎接新年到来。这是我家盛大的节日狂欢,孩子们从四面八方回来了,带来了热闹和喜气。那些天我们凑成一桌打个牌,父亲也不会责备我们,他老人家只顾自己看电视,满脸喜滋滋。年味被亲情熬成暖洋洋的什锦火锅,满屋飘香,热气腾腾。

人老了总是喜欢怀旧,儿时的过年情景恍若眼前。

那时,一到岁末,做裁缝的母亲就格外忙碌,桌子上叠着厚厚的布料,日夜赶制衣服,没心思管家务事。可母亲再忙也要让她的三个孩子穿上新衣服过年。祖母会烧许多菜,一盆一盆放着。我喜欢吃祖母烧的鲞鱼猪肉、梅干菜,还有父亲做的鱼圆子、烤肉、爆鱼。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