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条河
断想
某一天,追寻湘江,一路向北,一个路口的转弯,湘江“倏”地消失了,融入浩瀚的洞庭湖。
生命中从未离开过湘江。出生、成长、求学、工作,一直在湘江河畔。天天看着湘江流淌,习惯了在湘江两岸穿梭,竟然忽略了湘江的存在。从来没有想过,湘江不在了会怎么办?
湘江,怎么会不在呢?
此刻,洞庭湖的上空,金色的夕陽霞光万丈,一道一道粗犷的烈焰射向天幕,整个天空一片绚烂,闪耀着金属煅烧的质感光芒。洞庭湖面波光粼粼,碎金点点。
不远处,一条直线,几根斜拉索,几个“人”字形索塔,几个梯形桥墩,简略凝练,横跨湖面的洞庭湖大桥。
我独自一人,伫立湖边,呆呆凝望。一幕天,一湖水,一座桥,一轮落日,一片夕晖。洞庭湖上并不见百舸争流,帆影点点。有些许船只自南向北,顺水而去。远方是长江,再远方是大海,再再远方是大洋……
湘江奔流到此,说是有,确已无。我追寻湘江至此,不见其影,不闻其声。不经意间有些怅然,我把湘江弄丢了,湘江把我给丢了。第一次发现,湘江于我,竟是如此的不可或缺。生命中最重要的,竟然是一条河。
身子有些乏力,想找个地方倚靠着。喉咙深处,有一丝痒,还有点咸,有点涩。
踯躅湖边,踏进一片芦苇荡,茫茫然。光秃秃的芦苇秆,密密匝匝,根根矗立,古朴的杏黄色如同我的衣服颜色,一模一样。置身芦苇丛中,遮住头,藏住脚,我就是一根芦苇,依水而生,依水而逝。
我仰面朝天,静静地躺着,透过太阳镜,直目望向丹霞似锦的天空。我感受到身下的芦苇秆,发出生命剥离的“吱吱”声,织就一张厚厚的芦苇席,托起我的身子。我仿佛飘浮在空中,又好像横卧在浪波上,承接着天与地、水与桥。
仰望苍穹,我似乎看见了凡·高的画卷,绚烂的色彩,短促的线条,旋转的天河。隐约之中,一条曲线,斗折蛇行,自南而来,好似湘江。
湘江,自永州萍岛,潇湘汇合,几经转合,逶迤北下,八百多公里的长途奔腾,经永州,过衡阳,穿株洲,越湘潭,抵长沙,至湘阴,入洞庭。我想,如果湘江有思,它愿意日夜兼程奔向洞庭吗?湘江入洞庭,泯灭了自我,化作滔滔湖水,那是欢喜的泪花,还是悲伤的泪水?如果湘江没能入洞庭,湘江的历史价值又有几何?人文意义又在何处?那么,湘江也就不是湘江了。湘江生而为江,只能往前奔,哪怕历尽险阻,哪怕前途是自我消亡。一路向前,连回头望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在某个风平浪静的夜晚,偶尔想起过往,心头一丝余热,滴下几滴热泪,跌入滔滔湖水,当作湘水余波。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