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那段难忘的岁月

2022-08-21 20:49:4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一段难忘的戍边岁月,我曾先后在西藏、云南边防一线工作近二十年。 1983 年,我调西藏山南军分区任政治部主任。分区部队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多数驻守在海拔4000 米以上,高寒缺氧,气候恶

一段难忘的戍边岁月

我曾先后在西藏、云南边防一线工作近二十年。

1983 年,我调西藏山南军分区任政治部主任。分区部队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多数驻守在海拔4000 米以上,高寒缺氧,气候恶劣,高度分散,点多线长,有的一个连队戍守在五六十公里的地段上;交通不便,有的连队不通公路,战备和生活物资靠人背马驮,有的要赶在9 月底前把物资送去,一到10 月大雪封山,半年过不去。怎么办?

我把政治部工作安排好,就集中全力,不间断地带领机关人员深入边防一线,先后两次下连队,和战士一样站岗放哨,参加巡逻,体味战士守边防的艰辛,调查了解干部、战士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那时到边防一线很大难题就是交通不方便。有的连队哨卡车子进不去,我就骑马或步行走过去。有一次,我骑马到一个连队,路很狭窄,两边几乎全是悬崖绝壁,往下看头晕目眩,只有平路骑马,坡路下来走,三十多公里走了4 个多小时才到连队。还有一次,我到独立营了解基层建设情况,返回时翻过一座山往下走时遇到冰雪路,车子直打滑,好几次差一点翻到深沟里,无奈只有下车步行。驾驶员小心翼翼,慢慢开,硬是走了三十多公里才解除险情,那天到深夜两点多才回到分区。下去虽很辛苦,但能了解真实情况。

正是由于部队高度分散,我在开展思想教育中,采取蹲点和全面相结合的办法,重视在点上取得经验,在面上进行推广;突出联系思想实际,注意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使教育生动活泼,取得实效。这样就使部队政治教育逐渐活跃起来,干部战士的思想面貌焕然一新。成都和西藏两级军区经常转发分区政治教育的经验。

我在深入边防一线时,还注重帮助下面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哨卡和通信维护站只有两个或三个人,生活条件非常简陋,做饭没有锅,用洗脸盆支在三块石头上,用拾来的牛粪晒干烧火。由于火力不够,加上高原沸点低,战士们都吃夹生饭。在分区办公会上,我提出,每个哨卡和维护站发高压锅和燃油喷灯。后勤部很快采纳我的意见。哨卡和维护站战士们只能吃罐头,吃不上蔬菜。我每次计划到几个哨卡和维护站,头天就把菜摘下分装袋里,随车带到哨卡和维护站。那时分区每个部建有塑料大棚,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每当车子停到哨卡或维护站,战士们一看有蔬菜,都乐得像过年似的。分区领导都赞成这个做法,每次下去都带着菜,密切上下级关系。还有不少哨卡和维护站在海拔4500 米以上,高寒缺氧,战士脸色发灰,嘴唇发紫,头发成把往下掉。看到这些年轻战士的身体状况,我心急如焚,焦虑不安。我立即向分区党委建议,为保护战士的身体健康,凡在海拔4500 米以上哨卡和维护站执勤的战士,一年轮换一次,得到大家的赞同,从此形成轮换制度,受到广大指战员的好评。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