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砂罐子的使命(3)

2022-08-21 20:46:48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砂罐子记,泥沙入手经抟埴,光色便与寻常殊。在转盘的模具上拍打成型,加上沿口,用毛刷打磨,不紧不慢、轻轻柔柔地屈伸收放,一边用脚拨动着转盘,一边用手

砂罐子记

“泥沙入手经抟埴,光色便与寻常殊。”在转盘的模具上拍打成型,加上沿口,用毛刷打磨,不紧不慢、轻轻柔柔地屈伸收放,一边用脚拨动着转盘,一边用手打磨,老人享受着赋予泥团新生命的惬意,每一件砂罐制品背后是爱的积累和延续,更是手艺人的匠心和传承,那娴熟的动作就像一位舞台上的艺术家。老人对于自己的手艺,有着一份发自内心的骄傲。

望着老人略显苍老的脸庞和那一双布满老茧却灵巧的双手,回味着老人用砂罐熬出的浓酽山茶的余香,所有话题和思绪都被一缕缕温暖的记忆围拢了起来。一排排整齐而又精美的罐坯,盛放着多少光阴?又留存了多少往事?它们像极了一颗颗跌落人间的星星……

窑里的火生起来,青蓝的浓烟冒出来,老人的眼睛有一丝湿润,老人看见了泥土和火焰的舞蹈。

“卖砂罐子咯——卖茶壶噢——”卖砂罐人走乡串村,挑着根长扁担,扁担上挂着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砂罐制品。

地处资水中游的沙塘湾,盛产砂罐,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了。民间陶器——砂罐不仅让沙塘湾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集镇声名鹊起,而且也使砂罐深入祖祖辈辈居于资水沿岸的群众生产生活之中,成为一段温暖的历史、民俗、文化记忆。

砂罐子品种多,有砂火锅罐、药罐、焖肉罐,烧热水的高罐,煮饭的瓮口罐、篱耳罐,炒菜用的横柄扁罐,炒瓜子花生用的敞口罐,烧甜酒用的翘嘴罐,烧茶用的牛头罐,还有茶壶、钵头、碗碟、漏斗、香炉、灯盏、筷子筒、火熜钵。砂罐又有单耳孔、双耳孔、三耳孔、四耳孔,甚至还有五耳孔、六耳孔,用一根或者几根竹鞭穿入砂罐的耳孔,方便提、拿。当然,耳孔越多,砂罐的体积就越大,能盛的东西和作用也就越多。

砂罐子表面和内壁显得很粗糙,像细小的沙砾粘在上面,新出炉的砂罐子大多为银灰白色,闪着金属的光泽,经过柴火和木炭的烘烤与煅烧,沙砾慢慢变成漆黑色,有一种黑不拉几的感觉。而那新买的砂罐子,在洗干净之后,第一次是要用来熬粥的,把粥煮成糊糊。砂罐子壁在窑里烧制时,也许有些细小的漏洞,经过熬粥的过程,熬烂的米粒或米汤糊糊把这些细小的空隙填充、堵塞起来,砂罐子就不再渗水或漏水了。

砂罐子,砂罐烧水、煮饭、热菜、熬药……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个,即使破了,也舍不得丢,会用来装东西。人们会把每天鸡下的蛋放到旧砂罐里,等到攒满一罐,再拿到集市上去卖,旧砂罐俨然成了聚宝盆。

穿过万年的风沙,依稀可见砂罐子在熊熊的灶火上进行着自己的使命。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