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半生烟雨

2022-08-21 20:44:3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烟雨一生,1895 年1 月10 日夜晚,柔软的月光悄悄爬至半空,给清冷的大地洒上一层银光。喧鬧了一天的澳门大三巴,此刻虽偃旗息鼓,却久久不愿入眠,似在等待着什么。突然,“

烟雨一生

 

1895 年1 月10 日夜晚,柔软的月光悄悄爬至半空,给清冷的大地洒上一层银光。喧鬧了一天的澳门大三巴,此刻虽偃旗息鼓,却久久不愿入眠,似在等待着什么。突然,“哇”的一声婴儿啼哭从一冼姓大户人家的窗口跃出,与清冷的月色撞了个满怀,滞留在大三巴高高的牌坊上。

刚出生的女婴如一块光洁明亮的美玉,让等候在产房门口的一代商贾冼藻扬兴奋不已,遂为女婴取名玉清,玉洁冰清之意。

冼玉清祖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简村,从明清时期起这里养蚕缫丝业非常发达,为当时的西樵“丝绸之路”,有着“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归”的繁荣。蚕丝业的迅猛发展,不少有头脑的简村人外出到香港、澳门、南洋一带经商。玉清先祖在香港和澳门都有产业,为家大业大的大户人家。玉清出生不久,随经商的父亲冼藻扬迁落香港。香港,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商贸发达,物资丰富。冼家在香港生意红火,置有不少物业,小玉清在香港度过了最幸福的童年时光。母亲为大家闺秀,宽厚仁慈,从小让冼玉清学习女红和礼仪,尽了一个母亲力所能及的一切。父亲冼藻扬为家中脊梁,为玉清遮风挡雨,让她受到良好的教育。

转瞬间,小玉清十三岁了。正是豆蔻年华的玉清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除了习得一手女红外,还有幸进入私塾,跟随名儒陈荣衮诵习文史。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女孩能读书的比较少,即使有钱人家的女孩,也以习女红和琴棋书画为主,为日后嫁个好人家做准备。玉清是幸运的,因为那个为其撑起一方晴空的父亲冼藻扬深受西方文化熏陶,对孩子的教育是开放式的,家里的孩子不论男女,都送去学堂学习。聪慧的冼玉清对文史一见钟情,狂热地爱上它,不能自拔,如饥似渴地广博研习,令玉清深得陈荣衮真传。六年的文史学习,玉清受益匪浅,眼界大开,为其日后选择修史,奠定了基础。

1913 年,芳龄19 岁的冼玉清考入香港圣士提女校专攻两年英文,毕业由父执郭翁引荐,入广州前清翰林江孔殷家掌书记。江家的妇女地位很高,江孔殷重金聘请画家李凤公至家中,专门教授家里的媳妇侍女习画。玉清在江家,有幸一起习画。冰雪聪明的玉清悟性极高,习画时间不多,技艺却突飞猛进,不久就成为入室弟子。其画的荷花,栩栩如生,自成风格。

香港的花花世界,与玉清喜静的性情格格不入。

有一次冼藻扬夫妇带玉清回广州玩,参观了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玉清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远离市尘的藏修之所,于是转入岭大附中,读了两年中学,后升岭大学习四年,研究文学及教育学,获文学学士学位。蒙校长钟荣光青睐,留为母校附中文史教员,33岁转任岭大国文系讲师,后擢升副教授,讲授骈文、文学概论。冼玉清能以英语讲授“二十四史”,为岭大挣来了一片艳羡。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