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半生烟雨(2)

2022-08-21 20:44:3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烟雨一生,学养与日渐丰的冼玉清,对女性的生命价值有了深刻而独特的思考。当时广府地区流传这一首民谣:鸡公仔,尾弯弯,做人媳妇甚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

烟雨一生

学养与日渐丰的冼玉清,对女性的生命价值有了深刻而独特的思考。当时广府地区流传这一首民谣:“鸡公仔,尾弯弯,做人媳妇甚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晚),眼泪唔干入下间(厨房)。下间有个冬瓜仔,问过老爷(公公)煮定(还是)蒸?老爷话煮,安人(婆婆)话蒸;蒸蒸煮煮都唔中意,拍起台头闹(责骂)一番。三朝打烂三条夹木棍,四朝跪烂九条裙!”民谣讲的是广府地区媳妇地位低下,不仅要承担各种劳作,还要服侍家中的三姑六婆,稍有不慎就挨打。饱读诗书的冼玉清不甘就这样嫁为人妇,在操持家务和服侍三姑六婆中而成为民谣中千千万万地位低下的“为人妻,为人媳”的普通女性。经过深思熟虑,她作出了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把自己嫁给岭南文化,做“以事业为丈夫,以学校为家庭,以学生为儿女”的“自梳女”。明清时期,广府地区丝织业发展到了鼎盛,养蚕、缫丝、织锦让更多的女性获得经济独立因而选择做终身不嫁的“自梳女”,连一些士族家庭的女性也会选择做“单身贵族”。据说在广东珠三角地区,自梳女的人数最高峰时曾经有过每十个女性就有一个为自梳女。

1929 年,自梳女冼玉清搬入钟荣光破例拨给她的岭大校园内“九家村”的一座房子。房子四周丛丛绿竹,竹梢随风摇摆,落叶泼洒一地,风过处,叶子簌簌,细碎而明亮……冼玉清为此给房子取名为“碧琅玕馆”。如今,中山大学校图书馆北门马路对面的一楼红砖瓦楼,就是冼玉清故居“碧琅玕馆”。

嫁给岭南文化的“自梳女”冼玉清,清心寡欲,远离尘嚣,心如止水,开始深居简出地潜修,偶尔也参加文人雅士的雅集,寻幽访古。她接触到不少名流、硕学、诗人、艺术家,与之交往甚密。民国时期文人之间的交游是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的。吴湖帆、冒广生、陈寅恪、沈尹默、龙木勋、张伯驹、柳诒徵、廖恩焘、吴庠、顾廷龙、叶恭绰等名人学士,都与玉清交往甚深。

冒广生是广东人,为冒辟疆后人,曾列名“公车上书”,与玉清共事多年,过从颇密,互有唱和,冒广生对玉清的评价为“修洁自爱,望之如藐姑射(yè)仙人”。吴湖帆收藏过黄公望《剩山图》、文徵明《玉兰花图》、董其昌《画禅室小景》,还是张大千的朋友。

1950 年,吴湖帆为冼玉清画了一幅《琅玕馆修史图》,并给画题上“班门艺略,载世久名垂。枕书漱玉,拈字炼金,羞却须眉……”的题辞。是时各方名流为《琅玕馆修史图》倾倒,磨墨濡毫,浅吟高诵,羡煞旁人。从《琅玕馆修史图题咏笺释》一书可知,当时有商衍鎏、冒广生、龙榆生、汪东、沈尹默、陈寅恪、岑学吕等二十七家名流均为《琅玕馆修史图》题辞。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