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路长情更长,今生不够,还有来生

2022-08-21 20:26:3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今生不够 还有来生,父亲的生日,他从来说不清。 七岁时,父亲被比利时神父带到贵州安龙修院读书。小学毕业回到家,才知奶奶已病故多日。他们兄弟姊妹六人,全靠爷爷一人操持,哪里

今生不够 还有来生

父亲的生日,他从来说不清。

七岁时,父亲被比利时神父带到贵州安龙修院读书。小学毕业回到家,才知奶奶已病故多日。他们兄弟姊妹六人,全靠爷爷一人操持,哪里还顾得上孩子们的生日。以后离开家到盘县和贵阳上中学,更没有条件和机会过生日了,“生日”的概念在父亲脑子里基本消失。

不想继续在教堂读书的父亲,偷跑到四川宜宾,在当地报名参军,当了一名部队教员。1958 年,响应国家号召,随百万官兵奔赴边疆开垦北大荒,四十年的青春热血,播洒在中俄边境线那片白山黑水的土地上。父亲一生辗转劳顿,哪里记得什么生日。退休后,回到南方,和已在南方工作的子女们生活在一起。

渐进老年,我们给他庆生,他一会儿说是冬月,一会儿说腊月;一会儿说10 日,一会儿又说20 日,犹疑模糊,举棋不定。我就来个干脆的,直接定在3 月9日。理由是:3 月8 日“妇女节”,3 月9 日俗称“男人节”,好记!这么一说,老爸便也接受了。

记得2016 年3 月9 日,父亲八十七岁生日,我和丈夫商量,不请人,不摆席,吃野生甲鱼长寿面,简简单单又不乏寓意。

我买了一个小蛋糕,上面插上7 根蜡烛,祝贺父亲“七周岁”,父亲仰头一阵大笑,在我们对他的祝福声中,一口气将蜡烛吹灭。

饭中,贵州堂哥来电话,先是寒暄几句,然后说道:“我三伯的事,这两天办好了。一米六宽,二米长,柏树,质量是非常好的……你看怎么样?”

父亲耳背,话音听不清楚,可他会看表情。说到这个话题,我转身走到走廊。

“当然啊,当然啊,大哥你们看行就行,我没经验…… 可是,可是,爸爸是全…… 还是灰…… 盒子……回去呢?湖北离贵州这么远。”

“ 那呀,当然是全…… 的最好,实在不行……

怕……来不及了,就……那啥也行。你要看嘛,看他恼火了,就提前,赶快开車回来。”

我和远方的大哥谁都不愿说出那个敏感而忌讳的字眼,便心照不宣地一停一顿地打着哈哈。

“是啊,大哥,只怕他心脑血管,没啥预兆,就那么……一下子……就来不及了。”

“那倒是的……可怎么办呢?仔细着点,再说吧。”

人活着,去谈论死亡问题,心情不免无奈和沉重。放下电话,迅速换成笑脸走进房间。

拿起杯子,微笑地望着父亲:“为老爸干杯,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又故作轻松地问他:“爸爸,明年八十八,您非常在意的米寿,准备在哪过呢?回老家吗?”

“随你定吧,明年也行,九十岁回去也行,只是,我还能活到九十岁吗?”

“那还用说?我老爸身体棒着呢!您的目标应该是一百零五岁!”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