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缺水的村子

2022-08-22 15:49:27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母亲和水,我的外公会一些阴阳八卦,说我母亲是水命,母亲的生辰八字里有两个水,五行多水。外公非常迷信万事万物相生相克,就按八卦方位把女儿嫁到了我们村子,缺水的村子

母亲和水

 

我的外公会一些阴阳八卦,说我母亲是水命,母亲的生辰八字里有两个水,五行多水。外公非常迷信万事万物相生相克,就按八卦方位把女儿嫁到了我们村子,缺水的村子——荒地村。

母亲自从嫁到这个村子的第一天起就和水较上劲了,尤其是夏天,一百多户的自然村只有一口水井,十几丈深的辘轳井。刚结婚的前几年,母亲不敢去挑水,甚至连看一眼都不敢。不过,她要养大自己的孩子,必须也和其他人一样,唱着歌,摇着辘轳打水,挑着几十斤的水桶奔走如飞才是。于是乎,平时望而生畏的、高高的井台几乎和自己家的灶台没什么两样了,有时,她还敢下井去打捞掉下去的水桶,或者一点点地淘水。然而,有水的年份毕竟太少,大多数时间这口水井都只有少量的水。到了炎炎夏日,只要有半个月不下雨,这口井就开始罢工,它的泉眼就像是得了血栓。挑水的队伍排得越来越长,人比水多。

我亲眼目睹母亲下井淘水的场面:有人过来把井绳缠在她的腰上,她在人们期盼的目光下,在我惊恐表情中很淡定地、很平常地走到了井口,向人们摆摆手,两个人摇着辘轳,一点点地送了下去。那时候我的大脑闪过各种意外:绳子断了,辘轳坏掉了,这两个人撒手了,母亲撞在了井沿上。直到绳子剧烈地抖了几下,摇辘轳的人撒了手,开始向上摇井绳,我才确信母亲已经到了井底。

第一桶水很快就上来了,大家一致同意,把这最先打上来的两桶水先送到我们家里。听说是给我家,我赶紧过去,想痛快地喝一口。近前一看,惊呆了,哪有什么清凉凉的井水!分明是下过雨后牛蹄碗里的泥浆子。

但这样的泥浆子,却是全家人的宝,一滴都不会浪费:淘米水洗衣服、洗脸,洗菜水喂猪。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淘米水洗衣服穿着不痒,洗脸细嫩、白,城里人都用这个洗脸,一个个细皮嫩肉的;洗菜水喂猪,猪长得壮。”这一定是村里人的共识。但是我质疑,为什么我那用淘米水洗过的衣服穿起来那么痒?为什么我们家的猪没有一个能长到一百斤?

下井淘水的那天晚上,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时候回去的,只知道她一早晨又去挑水了,额头上沾着一块火柴皮(相当于现在的创可贴)。这次是七里地以外的地方。村里的水井在人们共同努力下,真正地血栓了,栓得死死的,一滴水也流不出来了。

七里地以外也只是一个小山泉,半个小时也等不来一桶水。大家都互相谦让着,只接到小半桶就走了,留下一些时间和水给下一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用淘米水洗了多年的脸,不但没像城里人那样细皮嫩肉,反而越来越粗糙,还有一点点高原红,手背就像是龟裂的泥巴干子,裂纹纵横。我不得不承认,没有足够水的滋润,母亲未老先衰,整个村子人都一样。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