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后来的故事(4)

2022-08-22 15:38:2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你好 记忆,你希望我向你汇报吗? 杜方之已经讲得累了。有点激动,因此更累,声音嘶哑,不停地一口一口喝水。 方之闭目养神了。 上午的茶馆客人不多,空着一半

你好 记忆

“你希望我向你汇报吗?”

杜方之已经讲得累了。有点激动,因此更累,声音嘶哑,不停地一口一口喝水。

方之闭目养神了。

上午的茶馆客人不多,空着一半多的桌子。有一张大桌子喝茶像喝酒,吵吵闹闹,七八个人,挨着他俩的靠窗位置。不过,听不清这些人在说什么。

董文仔细端详眼前歪着脑袋、微微张嘴的世纪朋友。他突然觉得这个人一点也不像杜方之,越看越陌生,或者是有点像杜方之的某个人。不可思议,岁月会这样改变和塑造一个人。他是桃园三结义为首的“刘备”,50 年前的军宣队队长;他也是一尊记忆的化身,今生今世,现在凝固在无声里。他将不久于世了,医生拿着片子对他说的,肺癌晚期,活不过3 个月。

他的记忆将要化作一缕青烟。说出来是保留——保留给谁?为什么要保留?不就是两个人和柳烟吗?

写在时间里的三个名字。在大千世界里只不过是一粒尘埃,骨灰里的尘埃。

如果他是睡着了,不希望他马上醒来;如果只是休息,多休息一会儿吧。董文安静地享受此刻。

“这辈子我不能原谅自己的,在你最艰难的时候没有为你做什么。”方之说话了。好像他刚才一直在琢磨着这句话,声音清晰。他睁开眼,“我现在也想不出来能为你做什么。和你一起打乒乓球?和你一起打太极拳?你当年教报社的人太极拳,真是妙招!这是你擅长的,大家都围着你一招一招学。你是老师啊,谁敢怎么样。你本来就没有什么。”

“不说这些了。全国上下全是这样,你我不例外就是了。你不例外,我也不例外。”

“是不是我为你摘了‘小爬虫’白袖章?记不清了。”

“是吧。”董文说。不过,董文记得在军宣队进驻报社时,他就不戴了,方之的眼神黯淡下来。他不确定,他想董文是故意说的。

董文那时已是报社副刊负责人。反军宣队派群众发现在杜方之抽屉里锁着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检举董文的三封信。军宣队整革命群众黑材料,秋后算账!一时风满。从来不写大字报的董文发表一纸声明:他知道这件事,方之压下三封信是保护他免受诬告,用心良苦。

“有人告发你,有三封信直接寄给我。”1970 年,“一打三反”的时候,他俩在报社门口又一次相遇,方之只说了一句话,董文没有问内容。“一打三反”风狂雨暴,董文一直担心着三封信,但又不便打听。

过惯市井生活了,又是新婚宴尔,方之决计不回山沟军营。他想,难怪前妻守不住寂寞出轨,城市里有太多诱惑;柳烟也不愿意当随军家属的,放在城里他一千个不放心。董文的声明顺利地成全他转业地方。然而,此刻杜方之触雷了!三封信是纠缠他几十年的噩梦,是他记忆里的雷区。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