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后来的故事(6)

2022-08-22 15:38:2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你好 记忆,我们两人的记忆是从关帝庙开始,你走的路比我长。我退休了就到站了,站名叫等死站。 方之用怪异的眼神看着董文。董文有点心虚了。他到底想说什么

你好 记忆

“我们两人的记忆是从关帝庙开始,你走的路比我长。我退休了就到站了,站名叫等死站。”

方之用怪异的眼神看着董文。董文有点心虚了。他到底想说什么?

“喝酒!怎么忘了拿酒?小吴,你把那瓶15 年陈的茅台拿来!”

“不喝了吧?你的身体……”

“喝!当兵的就爱这一口。喝是死,不喝也是死,为什么不喝?酒逢知己千杯少,看你是不是知己了。是不是?我想是的。”

董文吃着鸡。白斩鸡的鸡汤,让他想起儿时妈妈炖的鸡汁,美味无比。保姆拿过小酒杯,斟满,一人一杯。“今天叫什么宴?生死宴。生离死别宴,你可得给我面子,干!”方之抢先一口干了。

“我们君子协定,干了这一杯,到此为止。改日,等你恢复健康了,我们再痛痛快快喝。”他蓦地同情起方之了,他是真情流露。悲壮的感觉。

“我没病。不听医生的。他说对了一半。会死;3个月没说对,怎么证明?我不去上海华山医院……”方之一杯酒落肚,有点晕了。“我刚才说什么了?我和在美国的萌萌通电话,没说几句,她就说:‘讲重点。’没错,人生苦短,讲重点。萌萌找了个美国人同居,是个画家,穷画家。不说她,我要向你讲重点了。你记得柳烟吗?”

“当然。”

“我要讲重点了。那三封信写了什么,你知道吗?后来的故事,你知道吗?”

“不是都烧了吗?那些材料不都烧了吗?”

“烧了?这个肉身也要烧的。柳烟烧了,你也要烧了的,但心中的丑恶,这一潭污水,能烧掉吗?”

董文打起精神了。那个夜晚柳烟说过的。她说得简略,董文听得不用心,只是劝慰:“一切都过去了。何必再折磨自己。明天会好起来的,天一亮,太阳出来,又会是新的一天……”他轻描淡写,享受当下。他不知道信里写的什么。

“第一封信,你的家庭出身,阶级异己分子,根本不适合在党报工作。第二封信,揭发你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言论。这些言论我脑子里也有,我没说你说了。重点是第三封信,你的腐朽资产阶级生活方式,道德败坏。你诱惑她失身,怀孕了又一脚踢开,生下女孩不管不顾。她是个写诗的文学青年,叫红宇。我记住的。她的血泪控诉。三封信我全记得。我想了一辈子,当然,半辈子,终于想明白,三封信是一个人写的。署名不同,笔迹不同,信封信纸不同,寄出的时间和地址也不同,可是邮票全贴在信封背面封口的地方,和一般人不一样。信封上都是写:报社军宣队队长杜方之同志亲启。内详。社会上的人不大可能知道我的全名。更稀罕的是信中的几个错别字,一样的。这不奇怪吗?哪几个字我记不清了。后来,……我要说重点了。”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