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矾山随笔
矾山细节
矾山,明矾的山;日月为明,凡石成矾,一眼现义。矾山这个名字几乎包含了它该有的所有信息:环境、属性、自然、人文和历史。在这里,文字符号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像一条清晰的直线,一面通亮的镜子,直抵那光芒照耀的明矾之乡。它不像我蜗居的灵溪岩头村,根本没有与岩石有关的风物,几十处不甚规整的民房和住宅,一条不长的公园南路,路边一所民办学校和政法桥上偶尔路过的警笛,何见“村”意?
矾山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西南部山区,接壤福建,是浙江南大門悠久的矿山集镇,亿年前的地质构造运动造就了它储量丰富的明矾矿藏。有“世界矾都”之誉的矾山生产的明矾广泛用于医药、食品业和化工行业,几百年来为民生事业和民族工业发展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因矾而兴的矾山曾是温州的“工业心脏”。当时赚得钵满盆满的矾山镇人大多数是居民户口,矾山是人们的向往之地、富裕之乡,夜幕降临,亮起来的灯火把山城照得像“小上海”一样,温州城里的电影第二天就可以在矾矿工人文化宫看到,区镇矿军联欢晚会时常举行,外乡镇姑娘们嫁到矾山颇为常见,中墩赤溪的最好海鲜是矾山街道边的人吃,前岐马站的水果蔬菜矾山人乐意买……如今这个有着六百多年明矾采炼史的古老矿镇走下重工业的神坛,酝酿着崭新的嬗变。
1956 年,矾山通公路前夕,苏联专家骑马从绍兴经过藻溪来矾山。这个名叫列别金采夫的探宝客当时跑了几个矿区,都是靠骑马、走路的,在矾山住了一个星期。矿区看过以后,省里马上派地质队、勘探队、华东331 队来矾山钻探。那个时候路还没通,就用肩膀扛着钻探的机器上来。现在依然坚挺的矾山中学苏式教学楼,矾矿博物馆,众车间苏式厂房、车间,述说着那年那月的故事和事故。
某日,滴滴车师傅告诉我,最近一次从苍南动车站到矾山开了不到20 分钟。因此,严格地说来我们与矾山的距离还不是空间上的,而是心理上的。类似的感觉产生,主要是因为它背离了我们的日常经验,对安静的、几无噪音的、少堵车的现在已没污染的山区世界,我们已经觉得不大习惯。我们越来越容易对经验之外的事物持怀疑态度,慢慢地,我们才会发觉这样的景色曾经见过,即使是第一次来,我们对它也是熟悉的:它重峦叠嶂的四面群山,群山周遭的三面大海,它形若盆地的工业集镇,厂区内外连绵的矿硐、沸腾的车间,它韵味深远的矿工号歌和街头巷尾的人间烟火……
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能说矾山比所有的山都真实,通往矾山的道路比所有的道路都牢固、迅捷和亲近,这是一种意念中的抵达和回归。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