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随笔:那个年代,原生态的故乡
常弼宇 北京房山南尚乐镇江营,我的祖籍。从小漂泊在远离祖籍的地方,父亲作为游子经常描述故乡,我们家经常弥漫着故事的气氛。 父亲说人与狼斗智的往事,靠着村外的院墙上都用
2022-08-18 93 -
散文精选:克里姆林宫之上
周有德 在政治上,没有人,只有主义;没有感情,只有利害。在政治上,我们不是杀一个人,而是移去一个障碍物。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镜子 俄罗斯一些前苏联记忆的景点,常常
2022-08-18 637 -
精选文摘:火星,地球移民的实验场
陈景军 一、险解火星困,再往火卫来 离开火星去π星八年后,一元九岁有余,曾经的地球机械工程师棠基驾驶空天飞机载着治愈的一元从π星返程回火星。飞机降落火星停机坪形成了轻
2022-08-18 154 -
文摘精选:山梁上,老榆树的女人
李健 一 青杏站在院门口的斜坡上。 她每天都要在这里站一阵,像棵瘦伶伶的树,一动不动。风像蚂蚁在脸上爬,慢慢变成针刺样的疼,后来就木了。 山梁上的老榆树像被虫蚁镂空的蘑
2022-08-18 167 -
精选文摘:自然写意,叶是零落的星子,春风一吹,便可落地生根
叶茜文 湖 层层叠叠的湖面,风的线条在奔跑。 冬至,水已生出凝结之意,远山露出灰白的山壁,抵御不了猎猎北风。 湖,仍有柔软的臂弯,厚重又温暖,即便大风吹来,它也不显慌张
2022-08-18 156 -
文学精选:属于我们新疆的美食
蒋晓华 一位内地朋友来伊宁,嚷着要喝漂奶皮子的奶茶。我陪他去了位于公园街的三源回民餐厅,一大碗漂着厚厚奶皮子的奶茶下肚,这位朋友的脸上快乐成了一首诗。 奶茶,漂奶皮子
2022-08-17 208 -
散文随笔:蒙尘的榆荚
柯川 一 上个世纪开头的1900年,春末夏初的一天,无锡城里一户蒋姓人家为家中唯一的儿子迎娶新娘。蒋家门第堪称殷实富贵,迎娶的又是门第显赫的无锡杨家的女儿,这在当年范围不
2022-08-17 124 -
散文随笔:梦里回延安
胡世宗 一 那是1965年,我还在长白山脚下一个步兵连队里当班长。因为写了好多部队生活的短诗,我被选为代表,去北京参加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11月23日,我在一个座
2022-08-17 543 -
古典文学摘选:渠川家世
曹凌云 读过长篇小说《金魔》和《官痛》的读者,不难发现在国难当头、社会动荡的清朝末期,充满那种官官、商商、官商、父子、夫妇之间错综复杂、互相倾轧、唯利是图的关系,同
2022-08-17 298 -
散文随笔:东坡书院的光
王子君 五月初日,海南阳光已烈。我从海口驱车东南行,抵达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东郊的东坡书院。书院外墙,农田水光和椰子树、凤凰花树、芭蕉树等热带亚热带植物花木环绕,宁和静
2022-08-17 206 -
散文随笔:纸落烟云
奚同发 记不得王铎以什么方式进入我的视野,巨拓墨迹,还是碑帖摩崖、高碑大碣? 春暖花开,赏拓阅帖,就这样与王铎《唐诗十首》相遇,近7米长的手卷,时年55岁的他一气呵成,落
2022-08-17 106 -
散文随笔:松鼠山的枪声
李晶 松鼠山对于我也是一片“偶然的天际”。那时儿子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我以探亲身份去他那里住过几阵。他博士读完离开匹兹堡,又隔一段时间,我们从波士顿出发,环新英格
2022-08-17 154 -
生活笔记:我在俄罗斯当倒爷的日子
张多奎 过去的老北京,管倒弄衣服、手表之类的小商小贩叫倒爷。国门打开以后,边城人管倒爷也叫倒包的。最初的倒爷,不过是从乡下收来几筐鸡蛋或者鸭蛋什么的,然后小心翼翼地
2022-08-17 2596 -
散文随笔:家乡的大凌河
闫缜尔 “大凌河的水,大凌河的波,大凌河的水波,日日夜夜吟唱着欢乐的歌……”多么熟悉而陌生的旋律! 这首《大凌河》,唱出了家乡人民蒸蒸日上的幸福节奏,也唱出了他乡游子
2022-08-17 194 -
生活随笔:游走市井的那个锔盆匠
张映勤 “锔盆儿、锔碗儿、锔大缸……”小时候,街上偶尔会响起这嘹亮的吆喝声。听到吆喝,家庭主妇们纷纷拎出打破了的饭碗和裂了璺的面盆、瓦罐或瓷器等叫锔盆匠看过,讲好价
2022-08-17 101 -
生活随笔:钦州的中华白海豚
谢凤芹 此刻,我们正在三娘湾海面的一条渔家木船上。 船主是三娘湾渔村的六哥。船上有我外地的两位文友:小君和小梅,她们第一次来钦州探寻中华白海豚。 六哥今年五十岁,和我
2022-08-17 261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
2022-08-17 163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
2022-08-17 200 -
小说精摘文选:雪地上的两行脚印
苏瑞臣 大年三十,除夕夜的鞭炮声不时响起,偶尔有一两柱礼花呼啸着刺破夜空。 他藏在不远处的老槐树下,一直盯着的那个地方,红灯笼也蓦地亮了,他的心随之跳动了一下,有种暖
2022-08-17 112 -
生活随笔:我当学徒的那些岁月
李永安 过去在西安道北上中学,让我难忘的是学工劳动,就是在上学期间,学校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里劳动,时间一般就是一两个月。 1968年,我刚刚由北关小学升到初中,在西安市
2022-08-1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