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美食 >

阳光妩媚的三月,不寻些春味来食岂不辜负了这大好春日?

2022-11-17 09:51:47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春食物语,暖春三月,阳光伊人,又到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时候。循着古制,此时该手提竹篮于山野之间挖野菜、觅春笋才是。不过,时过境迁,这古时不值钱的野菜到如今

春食物语

 

暖春三月,阳光伊人,又到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时候。循着古制,此时该手提竹篮于山野之间挖野菜、觅春笋才是。不过,时过境迁,这古时不值钱的野菜到如今也已成了市而上的稀罕货,可谓今非昔比。但不管如何,到了阳光妩媚的三月,不寻些春味来食岂不辜负了这大好春日?

空山新雨润物无声,每到这温暖的三月,那些带着春日气息的美味便渐渐冒出了头来,迎风而立,等待着好食时鲜的饕客和心灵手巧的厨子将它们带走。如果说神奇的大自然给每个月都上了颜色,那三月可能是以绿色为主,要不然,这三月的时鲜怎么大多都绿油油的呢?定下心,细细想想,三月的新鲜吃食莫过于野菜、韭菜和春笋了。

野菜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算是常客,十二月、一月、二月有荠菜和苦菜,三月有香椿,四月至七月有马齿苋和薄荷,除去这些,自然还有好多。如果要论与野菜的亲近度的话,怕是没有哪国能比得上泱泱中华了。其实,中国人很早便开始食用野菜了。《诗经》的第一篇《国风·周南·关雎》中便有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虽说这是一首描绘男女恋情的诗,却也勾勒出了古人采荇菜的一幅美好画卷。

在古时,采集野菜可算得上是一种普遍性的农事活动。野菜因其天生天养,不用费心农耕,常被老百姓当作调剂餐食的一种食材。不过,更多时候,它常与粮食歉收、物资贫乏、家境贫寒等联系在一块儿。作为依仗着自然抚养的“孩子”,野菜旧时在餐桌上的地位并不高贵,从现今一些电视剧中也可看出,旧时挖野菜、食野菜的大多是些貧苦百姓,而一旦有什么灾荒,野菜也就成了农耕百姓的救命之食。不过到了如今,野菜也可算是咸鱼翻身了。在一切美味皆平等的现代食客眼中,这些貌不惊人但“内涵”丰富的乡野之味可比虚有其表却全无味道的食物来得高贵,特别是掐着时间点只有那一季才有的新鲜味儿更是令贵。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坊间菜市一到三月就处处喊着“三月韭,新鲜的三月韭……”不用多说,想来大家也知道这说的是韭菜。说起韭菜,爱的人爱不释手,不喜的人则嗤之以鼻,这主要是因为它那辛辣的气味。记得曾有几年,韭菜因传对男性生殖功能有很大的益处而被炒作,虽说后已证实那只是谣传,但它的人气倒也不见减少。

韭菜还有一名唤作救菜。相传,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称帝后一日忽然想起泥店救菜,便遣人前去采割后交由御厨烹制,吃完觉得味道比起自己登基前更好了,便封种植救菜的老汉为百户,封地千亩专门种植救菜送入皇宫。后来,经御医研究发现,泥店救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且具有清热、解毒、滋阴、益阳和增进食欲等多种功效,刘秀得知后就更加爱吃它了。但他觉得救菜的“救”字作为菜名不合适,便专门为“救”字造一个字——“韮”。于是,救菜就更名为韮菜,后经简化成韭菜。泥店韭菜因成了帝王御用之菜而名传于世,如今也是走出国门的农贸产品之一。

相关阅读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诗意自然的歌者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