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年味习俗(2)
寻找那份“年味”

腊月二十八
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到了这一天,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主食了。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所以要在节前提前准备好过年的主食。而花花是一种泛称,包括春联、门钱、门神、春条、斗方、窗花、墙花、吉祥画等。古人认为门户是与外界沟通的道路,邪魔戾气、吉祥福气均由此出入,所以大门的装饰是必不可少的。最初百姓们用桃符挂在门上以避邪,慢慢简化为贴春联,有些人还会在门的左右两边分别张贴绘有门神的画像,用来辟邪除灾、迎祥纳福。
腊月二十九
上大供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所以我们在春节期间上坟请祖极为重要。
大年三十·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除夕”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除夕夜的重头戏便是一年一度的年夜饭了。俗话说,“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无论相隔多远,在这天也要想尽办法回家团圆。各地的年夜菜虽不相同,但都有个共同点:名字吉祥如意,菜式色香味俱全。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有些家庭要吃到深夜,共同等待新的一年到来。而在新年倒计时结束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用爆竹声除旧迎新,寓意在新的一年里旺气通天,兴隆繁盛。有些城市禁止放鞭炮,我们可以选择电子鞭炮来应景,既方便又环保,还可以多次使用。
正月初一·拜年
初一到本家,初二到岳父家。在初一早晨,晚辈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古时候人们认为压岁钱可以镇恶驱邪,所以会由长辈分给晚辈红包,表示压岁(压祟),得到压岁钱的晚辈就可以平安地度过这一年了。还有一种压岁钱是晚辈给老人的,此“岁”指的是“年岁”,是为了让老人不再增长岁数、长命百岁。
新年的第一天,大家穿上新衣服,出门走亲访友,外出相遇时要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如今我们更喜欢使用短信等社交软件拜年。但古时候登门拜年比较费时费力,所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帖相互投贺,才有了之后流行的“贺年卡片”。
相关阅读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