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不夜城,无论在哪个时代总能吸引不少追梦的人
魔都猎食场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曾经的十里洋场热闹喧哗,留下了众多让人口耳相传的传奇,时间渐逝,如今喧闹依旧,但上海给人的感觉却已不同。不过,无论在哪个时代,上海独有的“魔性”总能吸引不少追梦的人。
魔都上海的繁华喧闹总是从鸡鸣天亮前便早早地就开始了。约摸凌晨三四点,小巷里、弄堂边、街道旁,一波波起早的早餐小贩便已开始准备一天的营生,摩拳擦掌地等待着第一波客人的到来。与很多电视剧里悠闲地买完早餐回家享用或在早餐店内静静享用美食的场景不同,置身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的上海,很多时候吃往往要与时间和那大排长龙的队伍做斗争,而这种斗争从每天的第一顿饭——早餐就开始了。
在很多人心里,上海是一个充满机遇、充满梦想的地方。不错,在这个海纳百川的多元化城市,任何小小的期许都具有被实现的可能性。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往来上海寻梦的挑战者越发地多了起来,而这也拓宽了上海美食狩猎场的边界,从原本的本帮菜、杭帮菜、异国风味,一路延展至蜀味川香、淡雅粤食……可谓包罗万象。我敢说,在上海,你可以真真正正地吃到来自中国各地以至于世界各地的美味。
常年居于上海的人都知道,在上海,美食也是一种潮流。从重庆麻辣烫、十三香小龙虾、牛蛙火锅到返璞归真的葱油饼,但凡有一股美食热浪袭来,便免不了引起魔都的一番骚动。好比说今年的中秋佳节吧,一个小小的月饼便引来了无数食客的追捧。国际饭店的松茸鲜肉月饼、新雅粤菜馆的腌笃鲜月饼、杏花楼的蛋黄肉松月饼……无一不是门庭雀跃,一条长长的购买队伍硬生生地从店门口排到了街转角。队伍中除了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各地游客也络绎不绝。好吃的我自然一个都没落下。排完了这家去那家,一个中秋节,在众多网红月饼的烘托下倒也过得圆满。当然,最满足的还是这挑剔的味蕾。不过,上海除了这些新兴崛起的可口美味,一些经典的老味道也是久久不能让人忘怀的。
说起上海本地风味,“浓油赤酱”四个字便可概括。上海本帮菜常以红烧、煨等烹制方式为主,大体口味为咸中带甜、肥而不腻。经典的菜品便有响油鳝糊、油酱毛蟹、排骨年糕、八宝鸭、腌笃鲜等。当然,早餐界响当当的“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自然也是不能少的。还有一味比较有争议的泡饭,上海人很爱它,异地的小伙伴却多半对其甚为不解。这里所说的泡饭与大多吃货所知的日式茶泡饭不同,仅是简简单单的热水泡饭而已,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配菜,从简单的榨菜、萝卜干、咸鸭蛋到肉松、咸菜竹笋、八宝辣酱,一道简单的泡饭在上海人手里总能变出朵花来。除了这些,上海的本地美食还有很多,只是要一一数来还真有些麻烦。不过,上海这块宝地在美食领域的开拓可真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不信,就来魔都的猎食场亲身体验一番吧!
相关阅读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