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路打先锋,开路,象征着为前来参加庙会的各路神仙打开道路,驱走魍魉魑魅(4)
幡鼓齐动十三档
耍中幡的没有角色之分,都称为“练儿”,其服装并不固定,有的“练儿”喜欢光着上身,有的只穿一件坎肩,下身一般是黑色灯笼绸裤。每个练儿都要掌握最基本的功夫和技巧,比如接幡、扔幡等,然后再重点练习几个高难技巧动作,如有的练儿专门练头顶顶幡,有的练儿专门练臂肘功夫,有的练儿专门练习抛扔技巧。在表演时,一般是几个练儿先表演基本动作,也就是热身,然后每人再使出自己的绝活,或顶幡上额,或伸臂托“塔”,分为单练、双人对练和集体练,动作有50多个,惊险动作连连不断,但始终幡不离身,竿不落地。十余米高、几十斤重的中幡在表演者的手中、肩上、脑门、下巴、项背等处上下飞舞、交替腾挪,精彩不断,喝彩连连。
中幡的表演流传下来的势子就有几十个,如封侯挂印、太公钓鱼、单提剑、苏秦背剑、怀中抱月、浪子踢球、童子拜佛、朝天一炷香、二朗担山、霸王举鼎、虎抱头、金鸡独立、金鸡上架,大小盘肘、前后背花、张飞骗马、秦王倒立碑、禹王倒钻沙、鲤鱼打挺、反挑金背、旱地拔葱等,从这些势子的称呼来看,很是精彩,可惜的是很多势子现在的中幡已经表演不出来了。
如今中幡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城区黄荣贵承办的众友同心中圣会已进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外还有马贵祥先生的太平吉祥中幡会和李家如先生的全盛如意中幡会等都是技艺高超、为众人称道的会档,这些会档正是民间花会的最好传承。
狮子蹲门分左右
狮子会是表演舞狮子的技艺,狮子代表庙门前守门的一对狮子。在民间,特别是香会中,狮子必须有青、黄色两个配为一对,叫做“青毛狮子黄毛吼”,它们分别是两位菩萨的“坐骑”,又是驾前的守护神。
舞狮这一文艺表演形式可谓历史悠久。清代,狮子舞广泛流传于北京民间,清后期,北京香会中的狮子会发展得很快,最有名的已有十三堂,人称“井字内十三堂太狮”。
第一堂是东坝的“大坝马房堡子北门金铃祖狮”,这是一对青黄太狮。青狮的狮头有35公斤重,黄狮的狮头重达40公斤,狮头的造型非常雄伟,显得格外猛,而且舞蹈动作刚劲有力、表演技巧也有独到之处,因此深受同行的尊重。据了解,这对狮子道具已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第二堂是京东通惠河二闸的“京都二闸钢铃武太狮”。这对狮头比东坝的还各多重2.5公斤,且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别的是开口狮,即嘴能张开,唯独他们是闭口狮,狮子的大头浑圆漂亮。当年,二闸的狮子表演时,一头狮子不慎落入河水中,另一头狮子见机行事,也纵身入水,两头狮子在水中戏耍起来,“二闸的狮子会凫水”的名声不胫而走,从此立下“太狮过河须戏水,少狮遇树必上高”的先例。
相关阅读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