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一个金秋时节过年的地方 尔苏人金秋时节过新年(4)
尔苏人金秋时节过新年
在各家堂屋的神龛前,萨巴一番诵经打卦后,便用刚磨过的利刀将白公鸡宰杀,并将鸡血一滴不洒地用事先准备好的两只白碗接住。房主人小心翼翼地接过盛满鸡血的白碗,虔诚地走向堂屋山墙处的窗口。
这开在山墙上的窗户,当地人称“山门”。窗户下沿的外墙上,有一块砌墙建房时镶嵌的凸出墙壁的大石板,石板上放置着一块白石。尔苏人崇拜白石,认为它是灵物,能通神、鬼、人,能辨真善美、假恶丑,能驱邪招福。
房主人神情肃穆地站在窗前,一丝不苟地将鸡血涂抹在白石上。然后,再拔下白公鸡身上最漂亮的羽毛,利用浓稠的鸡血,将其粘在白石上。至此,“还山鸡节”的又一项仪式便完成了。
我在唐全友的窗前看到,白石上的鸡血已呈乌红色,一根根洁白的羽毛如白石上的石花在山风里轻舞,似在呼唤远古的亡灵。
唐全友特别强调,所杀的白公鸡,不得与本家以外的人分食,只能由家人享用。
接下来,便是集体上山祭祀。
唐全友带着我们,沿着堡子后面密林中的一条小道,来到位于山腰的公共祭祀场地。
這是一处隐秘之地,但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在这里,依山凿出一道长十几米的坡坎,坎上是一溜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石块。坎边一棵独立的柏树根部,立有一块近两尺高的白石。坡坎下面,则是一块狭长的平地。就是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却是蟹螺堡子的尔苏人心目中的神圣之地。
坡坎上的石块,原来各代表一个逝者的魂灵。这些石块,取自于散落在各处的逝者的坟茔,有的曾是坟前的标志石,有的甚至就是墓碑的残骸。将它们集中一处,既方便集体祭拜,也有让亡灵抱团取暖、热热闹闹在一起的意思。柏树下的那块白石,则是神灵的化身。有它的庇佑和守护,亡灵便得以安宁。坡坎下的平地,便是祭祀者的跪拜之地。
妇女是不能上山祭祀的。在萨巴带领下,身着民族服装的男人们,头上顶着腊肉、糯米、酒等祭品,来到这公共祭祀地。将丰盛的祭品在代表各自亡灵的石块前摆放停当后,人们便在萨巴的祷告声中,在海螺号声、牛角号声中,一次次地跪拜、磕头……
从山上归来,男人们女人们便在堡子的小广场中央,点燃篝火,在瓦片堆里烧上一炷炷白香,置一坛子自酿的酒……欢度新年、喜庆丰收、祈盼来年风调雨顺的狂欢活动拉开序幕。
舞者们以面粉抹面,尔苏人坚信这样化妆后,妖魔鬼怪就找不到他们了。他们手持山羊角神鞭,走丁字步、猫步、叉步,动作夸张、滑稽,令观者笑声不断。有专家认为,这些舞蹈源于尔苏人的原始图腾崇拜,由驱鬼逐疫的傩舞发展而来。
相关阅读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