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美食 >

走近历史的深处,走近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童、少年,走近山冲里那户曾经很普通(2)

2023-02-03 17:15:0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上屋场的岁月深处,我充满了迫切走近毛泽东少年时代的渴望。 南岸室内不再如外观看上去那么辉煌,它古朴、简陋,感觉是经历了时光打磨的历史原貌,稻秸白灰搅和的拉

上屋场的岁月深处

我充满了迫切走近毛泽东少年时代的渴望。

南岸室内不再如外观看上去那么辉煌,它古朴、简陋,感觉是经历了时光打磨的历史原貌,稻秸白灰搅和的拉毛墙、半裸着的陈旧的墙砖、黑色的木家具木农具木楼梯,无一不弥散着岁月深处的气息。高旷的堂屋迎门墙上是立有神龛的,这是邹姓人家的公产,是邹氏祠堂,难怪整座建筑会那么气派。这座建于晚清的“南岸”房屋众多,间间有门相通,连接房间的过道长长短短,房间有大有小。堂屋两厢屋门里皆见天井,井池湿漉漉的,砖砌,颜色污黑。如果您已读过少年毛泽东手书的描述天井的诗“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长不长。”您也会惊讶并赞叹毛泽东在小小年纪时的才气。

毛泽东故居门前排起长长的参观队伍。

走进毛泽东故居。

 

南岸开设少年毛泽东学习生活展,展馆中陈列有少年毛泽东上学用过的饭篮、木屐等生活用品和读过的部分课本、杂书和用过的毛笔、砚台。线装的竖排印刷书册,发黄的卷边的纸张,不仅展示着那个时代的生产、学习、生话的条件和水平,更展示着少年毛泽东求知的韧力:桐油灯下,少年毛泽东深夜苦读的艰辛历历在目。

毛译东在南岸只上了两年私塾,始于1902年。所读的书籍是《百家姓》《三字经》,继而又读《论语》《孟子》《诗经》等。先生是邹春培。邹先生要他填红蒙字,他不填,自己随手写。在南岸启蒙的情况,《南岸历史沿革》一文中只廖廖几行文字,说的是“毛泽东天资聪颖,读过的课文,都能背诵。有一次,邹春培因事外出,嘱咐学生温习功课。毛泽东将课文熟读后,便邀了几个同学到屋前池塘游泳。先生回来,见此情形,非常生气,便要学生对对子,对不出就要打手心。先生出的是“濯足”,毛泽东即对以“修身”,先生不禁连连点头。”这样简短的情节,在一个作家的笔下却是一本书,章回小说体,读来流畅生动,引人入胜。

南岸正堂门。

毛泽东用过的毛笔、砚台和《康熙字典》。

少年毛泽东用过的饭篮和木屐。

南岸雕窗

南岸私塾外景

 

南岸少年毛泽东读书生活展前言告诉游客,毛泽东8岁启蒙识字,在家乡读了6年书,换了6处私塾,无论是家乡饱读诗书的秀才,还是外出见过世面的先生,都给予过他人生和学问的启蒙。少年毛泽东追求真知的足迹洒满了家乡泥泞的小路……

相关阅读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诗意自然的歌者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