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谒花明楼,再现光辉形象的铜像
雨谒花明楼
刘少奇文物馆
再现光辉形象的铜像
停车场爆满,旅游大巴一辆挨一辆,车与车间的所有空隙几乎都被游人所占,周围的江南大屋在视线里只有屋顶。大雨阻挡不了游客参观刘少奇故居的热情。
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刘少奇铜像广场。
刘少奇铜像是1988年落成的,那年是刘少奇诞辰90周年。铜像为立像,立在4.1米高的红色花岗岩底座上,像高3米,通高7.1米。数字与“七·一”党的生日相合,象征刘少奇是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一生致力于党的建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再有,表述刘少奇享年71岁。
铜像由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和他的高徒程允贤精心制作。造型为身披风衣,半敞的风衣内中山装笔挺,颇具沧桑的脸部微侧眺望远方,神情似沉思。身材伟岸,气宇轩昂,是风尘仆仆日理万机形象的瞬间捕捉,好像正视察工作。目光里,收纳的也许是千军万马的工业大会战,也许是改天换地中的沸腾的群山,也许是万栋高楼平地起的建筑工地。立像前,广场天地间,满是想象的空间。
刘少奇铜像。
刘少奇纪念馆外
炭子冲绿荫。
刘少奇故居景区的面积超出想象的大,入内就像走进了森林公园,满眼全是树。宽宽的路不仅有行道树相夹,路间还有几行树,树皆高茂,树冠纵横织荫结廊,道路幽长。从路旁牌示上所绘的花明楼景区参观线路图上,可以看出景区内景点众多。游客服务中心在景区的南部,其东南是门楼广场,广场门楼为景区入口,门楼内的长长甬道连着铜像广场。铜像广场后的弧形道路向东再向北到刘少奇纪念馆,纪念馆西北又有路,路向东北延伸,路西侧是刘少奇文物馆,东北方向过炭子冲民俗文化陈列室才到刘少奇故居。刘少奇故居在整个景区的东北,故居前的路向西拐过去,能到花明园入口,路向南过刘少奇文物馆的西侧,再向南进入出口路。花明园占了整个景区的一半面积,其西北是花明楼,正北是花明山庄,中部是万德鼎、一叶湖,湖南有观楼亭,湖东有月拱桥,月拱桥东有刘少奇坐过的飞机,月拱桥正南是修养亭,亭东南是雕塑园、柳叶湖,柳叶湖前之路通出口。这么大景区,没有一天时间是转不过来的。
过了铜像广场,迎面看到刘少奇纪念馆时,兵至如归旅游团的一个导游站在路边,说:“我们先去刘少奇故居!”她的安排是对的,当我们走到刘少奇故居时,才深切地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我们没有一天的时间,过午还要去彭德怀故居,参观点有的不想舍弃也得舍,参观点只能取便择要。
相关阅读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