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谒花明楼,再现光辉形象的铜像(2)
雨谒花明楼
到故居的路实在有点长。随团导游对故居的讲解是在道路拐弯处进行的,此处路上的人少,把团里的人聚到一块有充余的空间。到了故居门前、院内、室内就是人挤人了,参观游客的密集度不亚于节假日的故宫、颐和园,红色之旅的火爆让人惊叹,刘少奇的威望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由此也可显现出来。
花明园内的民舍。
瞻仰故居
从道路拐弯处就看到刘少奇故居前的湖了。故居在湖的东面,是黄泥巴墙面的房屋,隔湖远望很小,沿路越走越离得近,那片房屋越显高显大显宽。湖西是小山,围湖的树丛荆丛茂密,故居与小山隔湖相望,环境优美秀丽。这里就是炭子冲了,路南的地势高拔,形成台地。
刘少奇故居门额是邓小平同志题字,院门居中,院墙两侧都是房屋,呈对称性,侧面观,院墙很长。南侧山墙外立石,石上书刻“刘少奇同志故居”红字,石前一棵香樟树,人们争相在石前取景留影。进院门是个四合院,对着院门的正堂屋门额上还有一块匾,匾陈旧,上书“刘少奇同志旧居”。这是“文革”前的额匾,在“文革”中被花明楼公社的一位炊事员翻过来当切菜板用才得以保护起来。
劉少奇故居外的水塘
舂米房
正堂屋的正墙正中摆放着一个神龛,南边墙上陈列着一本泛黄的老黄历,黄历上记载的故居始建时间是1871年。堂屋是与姓夏的邻居共用的。刘家的房屋有瓦房16间半,堂屋只能算半间,加上5间茅草房,共21间半。堂屋的南墙开有一道小门,进去是刘少奇二哥刘云庭的卧室,穿过刘云庭卧室就到了刘少奇的卧室。靠东南角是刘少奇大哥刘墨钦的卧室,紧挨着的是刘少奇父母的卧室。刘少奇父母卧室之西的一道门里是横堂屋,与横堂屋相连的是刘少奇三哥刘作衡的卧室。穿过横堂屋就到了碓屋,碓屋的左边是几间偏屋,其中一间是刘少奇小时候读书的书房,其余各间有堆放农具的杂屋,有猪栏屋和酒房。再走就是天井,顺着天井直往前走是厨房。
刘少奇故居的陈设陈旧而简单,是素朴类型的。床基本属于当地农家的统一模式,放到今天却成为收藏界的珍品,因为在生活中早已被淘汰了,成为有强烈文化符号的文物。筒陋的方桌,煤油灯也是当今的珍稀物品,深刻着岁月和文化的印迹。
厨房
卧室
相关阅读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