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立马彭大将军,雄立天地间,与山河同在
乌石峰下见忠魂
横刀立马彭大将军。
茅草屋与 “三华堂”
午饭是在彭德怀故居外路边的一家饭店吃的。饭店是有客房有餐厅的饭店,名字煽情:故鄉柴大饭店。团队餐,当地农家菜,荤素搭配,有鱼有肉,品种丰富,每盘的量也大,还有当地产的米酒,据说是彭德怀喜欢喝的。菜还有三分之一没有上我便吃饱出去了。当年,彭德怀在家乡搞调查时,能吃上这么丰盛的菜吗?
雨一直下着,在室外,不打雨伞不行。
彭德怀故居
走向纪念园。
站在饭店外,能看到不远处的彭德怀故居。出现在视野里的彭德怀故居是一座把墙涂成橘黄色的独立的院子,门楼高挑,挑出院墙的树冠像绿色的大蘑菇,大到几乎占了院墙上的大部分空间。院后是只见林不见山,林就是山的绿树林,东侧还有茂盛的竹林,郁郁葱葱。院外是平旷的田坪,其中有齐齐整整栽着青菜的菜地,但更多的是闲着的滩地。不缺少绿,地里杂乱地盛长着野菜野草什么的,看不出曾经是稻田还是什么田,有土地被奢侈着的感觉。公路对面的田却齐齐整整地搭着塑料长棚,连成片,成为一种壮阔的大棚景观。大棚里是藤架的蔬菜还是葡萄架?没有过去细看。此处地形是“冲”,三面环山,西北、正西的山很近,都不高,窝头形状的山包错立着,更高一些的山在远方,神秘的叠翠之态,与冲中田园和屋舍、楼房织构出舒朗秀美的画卷。
缅怀亭
彭德怀故居前有条通向故居的小道,与东西向的主路相接。丁字路口的西角有弘扬彭德怀元帅光明磊落刚正不阿伟大人格的缅怀亭。这是小缅怀亭,四柱间设了美人靠,木质,面向小道的立柱上竖挂楹联“铭记先辈衷言;缅怀先烈遗志”。与缅怀亭相接的是一溜青瓦顶的木构长廊,里柱间也设美人靠,是卖农副产品、旅游纪念品和供游客歇脚的地方。临到故居院的门楼时,路边有指示牌,指明彭总出生地旧址和彭总母亲墓的方向。小道贴围墙向东绕过去,黄泥墙变为虎皮墙内的高茂竹林俯首探视着它。那时我还不知彭德怀故居的变迁史,一时弄不明白彭总出生地旧址是什么意思,与故居是什么关系。
参观完后不再有困惑了。彭德怀诞生于茅草屋中,那时他家住的不仅简陋,而且拥挤,一家八口,只三间茅屋,系赤贫之家。
彭德怀是在他出生的茅草屋里度过的童年和少年。他是个苦孩子,从小挑起生活的重担,还当过小矿工,肩膀被矿车绳勒磨出令父母心痛的印痕。
相关阅读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