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的温馨,母亲做的黏豆包
母亲的黏豆包
“儿子,妈包了黏豆包,江米面的,可好吃了,有空回家取吧!”母亲慈祥深切的电话忽然让我感到了春节的脚步,闻到了年味的温馨。
乡下淘米蒸黏豆包是年的序曲,母亲每年都要做黏豆包。母亲做的黏豆包黏度适中,面馅适宜,劲道香甜,口感纯正,大黄米的金黄,黏秫米的粉嫩,江米的精白,一个个匀溜溜,晶亮亮,瞧见就有食欲,吃一个就想吃第二个。
那时候生活贫困,每年冬天谁家做的黏豆包多谁家日子就红火。那时我家基本上是一人一斗,家里那口最大号的皮缸装得满满的,还要茓上一个帽,再扣上一个大铁锅,以防老鼠和尘土。那一大缸的黏豆包是我们整个冬天的主食,一天早晨一顿。母亲热黏豆包有诀窍,用秫秸锅圈,中间是白菜萝卜汤,烧上几把柴火,汤熟了,豆包也烙出了黄莹莹的嘎巴,再蘸点红糖,别提有多好吃了。如果晌午赶应不上,就拿出两个黏豆包,冻着啃,当一种零食,边玩边嚼。
母亲做的黏豆包在村子里也是数一数二的,这方面她有着自己丰富的经验。淘米前她往往要向春天提供糜种的人家讨要兑几个,然后根据自家的情况,愿意吃黏点的少兑点,如果兑多了就没黏豆包的味道了。淘米要用清水多淘几遍,直至沥汤清亮为止,这样的豆包才纯净透亮。发面也要找火候,没发好,有面腥味;发过劲了,面酸。面的干湿度也很重要,干了,豆包硬能打死人;稀了,豆包懈松挺不起個儿。只有把淘米、兑米、发面的环节做好了,加上烀得软硬适度的豆馅,蒸出来的黏豆包才算是美味佳品。每次做黏豆包,母亲都要事先做一次实验,先淘几斤黄米,然后根据打听到的人家兑几个玉米面,自己记下来,把混合好的大黄米磨成面粉,干湿适宜,发好面,上锅蒸。豆包熟了,自己先品尝一下,黏度自知,母亲就知道这样大批量的淘米兑多少玉米了,黏豆包没做之前母亲就已经十拿九稳了!
如今随着生活的富庶,黏豆包也越做越精,原料也由过去的大小黄米换成江米,兑料也换成了上等的大米,数量也一年比一年减少。但是母亲做黏豆包的程序没有变,还是一如往昔细致入微。
母亲在电话里还告诉我,她把做好的黏豆包送给邻居品尝,邻家媳妇对比自家姐姐给的,跟人家说:“你做的黏豆包还算好吃啊?你没尝尝我们一趟街老雷太太做的黏豆包,那才叫真正的好吃呢!”母亲咯咯地笑,我也乐了,忙答应母亲休息日就回家取黏豆包,若不,牙都馋掉了。
相关阅读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