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民俗老虎火,南张井村庆元宵的方式之一(2)
南张井村老虎火 人腾虎跃庆元
等到上世纪90年代前后,年轻人中掀起了外出打工的风潮,这项需要人数众多“闹”的红火也不得不停了下来,一停就是十来年。直到2007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春风吹到了南张井村,为了继续传承这项古老民俗,村里决定恢复老虎火的燃放。“老把式”尹来庭又兴奋起来,他以如火的热情,投入到烟火的制作中,“再隔的时间长点,真怕就不好恢复了!”老杆火连杆时别人都不知道怎样连,是他亲自指定了老杆和火杆的位置,并指导年轻人进行连结。历经许久的停放,老虎火终于又绽放在了太行山的夜空。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第二批)烟火爆竹制作技艺类中。
老杆竖起来了。
烟火制作艺人尹来庭。
传承
现场安装。
来回码
加工引线封口。
配方秘籍
精心制作老虎火
每年一到臘月,南张井村村民就开始聚集在一起热火朝天地制作老虎火,老把式尹来庭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总指挥。这位已入古稀之年、满脸沧桑的老人道:“做火大家都是自发的,焰火节目也都是老辈艺人琢磨出来的,连原料也是自制的。”他们先从岩洞里扫回岩硝,用水溶开后过滤熬干就得到火硝,再砍回柳树烧成木炭,置于瓮中洒水,覆以湿布。晾干后洒酒并用石碾碾成块状,再次晾干,用木擀杖碾细过萝筛,再从家家户户凑上些钱,买回硫磺等配料,便开始配药做火。
每次制作老虎火,尹来庭都格外认真、细心,特别是配药环节,更是事必躬亲。因为配药是最难弄的事,决定着烟火的燃放效果,然而配药也最危险,一招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尹师傅伸出右手,四个指头都只剩下了半截,“我小时候比较爱玩,这就是一次捣鼓旧炮弹炸伤的”。他发现火药里加上不同的东西就会发出各式各样的烟花,感觉很神奇,于是就开始喜欢上捣鼓配药了。老一辈能配的火药品种很少,只有30多种,经过不断实验,他将火药品种增加到90多种。
安装来回码
钉锅子火。
他打开墙角一个二尺见方黝黑光亮的扁方盒子,里面满满当当地塞满了各种瓶瓶罐罐、棒棒铲铲等稀奇古怪的东西,仿佛打开一个百宝箱。尹师傅从中拿出一杆小秤和黝黑的小塑料本,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符号和数字,如同天书一样,“现在年纪大了,大多数配方都记不住了,所以经常要翻本子。”虽然现在村里有不少老人还会做火,但是能全套做下来的人还没有,配药的方子也只有尹师傅还掌握着。“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捣鼓这东西,做火挣不到什么钱,全凭喜欢才行。目前村里会做火的最小的也都50多岁了,最大的75岁了。”
相关阅读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