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美食 >

重返空气稀薄地带

2023-03-10 09:58:4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重返空气稀薄地带,这是2022年4月30日清晨航拍的珠峰大本营。姜帆 摄 5月13日,藏普村的几位牧民在高山放牧点的帐篷里查看记者给她们拍的照片。姜帆 摄 2022年5月3日晚上,“巅峰使命”珠

重返空气稀薄地带

这是2022年4月30日清晨航拍的珠峰大本营。姜帆 摄

5月13日,藏普村的几位牧民在高山放牧点的帐篷里查看记者给她们拍的照片。姜帆 摄

2022年5月3日晚上,“巅峰使命”珠峰科考队员登顶前夜,当我在海拔5250米的珠峰大本营的帐篷里辗转反侧时,一个问题突然涌上心头,令我夜不能寐。那就是:我究竟要拍出什么样的照片,才能完成这次报道任务,才不辜负这一次重返空气稀薄地带的辛劳,不枉我远离家人、二次援藏的“折腾”?

我与摄影的缘分始于西藏。2006年,作为一名新华社文字记者,我带着一部入门级单反相机第一次援藏。西藏的美一下子就打动了我。为了把看到的壮美雄浑的雪山草原、光影变幻的湖泊峡谷、神奇迷人的人文风情都用影像记录下来,我从胶片拍摄、冲洗、放大学起,痴迷于摄影无法自拔,援藏结束后索性直接要求转为摄影记者。其后的15年里,我先后来过西藏14次,或工作,或旅行,足迹踏过西藏74个县级行政区中的43个,留下数万张照片。西藏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再次援藏也是因为摄影。2014年以后,我不再是一线记者,后来又离开采编岗位,成为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然而摄影始终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从未远离;可是在盘点自己以往的作品时,我却时常为自己的摄影生涯缺少代表性作品而懊恼。

随着年岁渐长,我对摄影的理解也逐渐在变化,但是去践行这些新理解、新感悟的机会却很少,而心中重返西藏拍摄的冲动却越来越强烈。2021年底,看到新华社选派新一批援藏记者的通知,我下决心暂别家人和北京的生活,重返这片空气稀薄地带,重新拿起相机,追逐自己的摄影梦。

2022年2月18日,已经45岁的我再次走进新华社西藏分社的大门;4月29日,我和12位同事接到任务,第二天就要赶到千里之外的珠峰大本营,完成“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报道任务。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珠峰大本营,之前我先后去过4次,每次都有幸见到“第三女神”的真容,缘分匪浅。然而作为摄影记者,珠峰科考拍什么,怎么拍,对我而言是全新的课题。因为大本营不是大多数科考活动的第一现场,无论是架设自动气象站还是为冰川做“体检”,现场都在远远高于大本营的高海拔点位,以这次的条件要求我都无法前往,只能依靠科考人员作为特约记者拍摄。在这种情况下,我的角色又是什么?该如何通过镜头将受众带到现场?

b934a7abe6d55dd11913621624fb32dd这是2022年5月3日傍晚拍摄到的珠穆朗玛峰。姜帆 摄

相关阅读

  • 诗意自然的歌者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