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张九英
寻找张九英
阳光晴朗的早晨,爷爷一般习惯看电视新闻,奶奶听不懂播音员的普通话,有时候会望着电视机发呆,有时候也会问爷爷,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肖筱笛 摄
冯建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筱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2届摄影专业本科毕业生
在数码摄影和智能手机相当普及的当下,随意拿起相机、手机拍下自己身边的家人、朋友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丰富多彩的生活快照充盈我们的电子相册、朋友圈。拍照已经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现代生活方式,在时光的流逝中,照片凝固下了生活的一帧帧瞬间,承载了人们的记忆与情感。关于家庭,每个人都会有许许多多难以割舍的记忆,而照片则是一种重要的视觉载体,因其独有的记录性和真实性而呈现出一种直击心灵的情感力量。
肖筱笛在毕业创作《寻找张九英》中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奶奶,以相机为眼睛的延伸,回归到最直接、最纯粹的一种观看,而且通过摄影的方式,她重新认识了奶奶,揭开熟悉的表象下隐藏的一种不自觉的陌生与疏离,并在寻觅的凝视中,她找回了一种不经意中遗失的亲情,唤醒深藏于内心深处的温暖爱意与柔软情愫。镜头既可以凝视拍摄的对象,同时又可以是一面镜子,反观拍摄者自己。这一创作过程,对于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爱”是家庭题材摄影创作中最浓厚的一种底色,也是人世间最为永恒的主题。以家庭为题材进行摄影创作的作品或多或少会透露出摄影师隐藏在镜头之后的独特视线,暗示了摄影师与被摄对象之间的特殊关系。无论是将镜头直接对准家人,还是通过其周边的生活空间和私人物品来侧面刻画,被摄对象的气息始终会萦绕在画面之间,人物的形象往往会或冷静、或鲜活地超越影像表面,与观者产生一种精神上的交汇。好的摄影作品,能够通过艺术化的视觉语言,与观者建立起一种感性的连接,基于共通的生活经验,我们在理解摄影师的情感表达时,也往往会反思自身投向家人的视线与态度,或体悟、或惊醒、或共鸣。因此,个人的家庭影像又往往会被推及至更加广泛的集体记忆和社会经验当中,因而触动人们心底的一种情感共振,引发人们对自我、生命、家庭关系等的普世价值的思考。在个体意识的主张不断被各种理由去强化和装饰的当下,这也是非常需要年轻的学生认真去面对和思考的一种摄影的本质属性和一种摄影的质朴力量。
有一次我在整理家中旧物时,无意间看到“张九英”这个名字,问过父亲才知道这是奶奶的姓名。那个瞬间我心中一震,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懊恼与自责。我自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享受着奶奶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然而,由于方言造成的语言障碍,我和奶奶的交流极少,谈话局限于基础简短的日常用语。在我的印象中,奶奶总是以一个“照顾者”的身份存在。她一手包办了整个家庭日常起居的琐碎,以饱满的热情在家务事中倾注了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家人的健康与欢笑是她最大的慰藉。然而,奶奶却很少提出自己的生活需要和情感诉求。关于她的个人生活,我知之甚少,特别是奶奶的过去,她不曾提起,我竟也从未追问。
相关阅读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