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历史的痕迹(3)
追寻历史的痕迹
摄影历险记
我的座右铭除了“不打无准备之仗”之外,还有“响鼓重锤敲”。每次出发前,整个行程已经在脑海里翻来覆去地琢磨、演练多次了。为了寻找不一样的角度,往往要绞尽脑汁。比如在埃塞俄比亚拍摄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时,教堂建在2600米高的岩石高原上,入地十几米深,我想拍摄到它的全貌,但當时还是胶片时代,没有航拍条件,我便想到了一个“土”办法。找来3根竹竿,用布条将其捆绑连接在一起,在竹竿顶端固定了照相机和一台小型摄像机。雇了几个当地的孩子将竹竿撑起。凭着这随风摇曳的自制“单脚架”,利用摄像机的屏幕取景,用10米长的快门线拍到了航拍也难达到的效果。
在拍摄位于智利复活节岛的石像时,我查阅大量资料,发现还从来没有人拍过石像的夜景,我便出发前每晚在公园里,对着几块大石头用闪光灯练习曝光量。在抵达复活节岛的第二天,我从房东家租来一匹老马,带上拍摄需要的器材和装备,骑着马唱着歌顺着小路前往拍摄地。当天,皓月当空,我拍得心满意足。但当准备返回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天黑了辨不出回去的路。在几次寻道无果后我想起了“老马识途”,索性放开缰绳,没想到老马晃晃悠悠地载着我走了两个小时,最后真的把我带回了所住的村子。
在我所拍摄的127个国家中,意想不到的事情时有发生:在水城威尼斯,为了选择具有新意的拍摄角度,连人带器材一起掉进了运河;在巴基斯坦曾误入核试验基地,在军官的盘问下,我装作回放拍摄内容,快速地将拍到的基地场景都删掉,才侥幸脱身;在危地马拉东北部的蒂卡尔国家公园,为了拍摄这座最大的玛雅古城,夜闯热带雨林,使用闪光灯拍摄惊扰了老虎,我当机立断丢掉所有的器材逃出森林;在韩国拍摄昌德宫,为了寻找一个合适角度,我佯装内急,闯入一处正在施工的饭店,跑上三楼,在已经停用的女厕所窗台上完成了拍摄。后来日本世界文化图片社在选照片时大感惊奇,说从未见到过这种角度的昌德宫。当时我内心想:那是因为没有男摄影师敢进女厕所罢了。
匠人匠心
拍摄世界遗产要比拍摄风光难度大许多,拍风光重在“感动”,只要看到动心的景色,随时随地均可创作,但拍摄世界遗产,首先要考虑“主题”,离开了遗产本身,一切都无意义。为了拍摄世界遗产,很多时候我在拍摄的路上看到动人景色时也只能忍痛离去,甚至都不敢回头再看上一眼。我认为“专业”摄影师要有情操、有信念。不可一心二用,不可见“色”忘义。
此外,在拍摄世界遗产时会受到很多限制。比如最佳拍摄光线的时刻,景区不开门,不许进。这时只能另辟蹊径,或是利用远距离、其他角度去拍摄。有些文化遗产不允许带三脚架进去,这就需要开动脑筋想窍门。我在拍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建筑时,三脚架存在入口处,站在房顶上看到好的光线,便移动了一个大垃圾箱,把相机摆上去拍摄。我动手能力较强,自己制作了一个圆铁盘,中间打个孔,用螺丝钉固定上一个云台。摆在地上同样起到小三脚架的作用。而且还是个难得的低角度三脚架。在印度阿旃陀石窟中我用它拍摄周边石刻,一名保安赶过来查看,我说这可不是三脚架,他无奈地点点头走了。
相关阅读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