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典草木纪(2)
山川典草木纪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在1999年大年三十,漫天大雪的夜晚,我登上黄山,坐在北海清凉台,看到大雪中的黄山72峰一派壮观气象,感动得大哭。我曾在文章中写下:“那一夜,黄山雪,我大哭,不知道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这座山。”这是我受到自然的震撼后,内心情绪与自然对话的结果,正所谓“山沉默,我也无语”。我当时手里没有相机,第二天再去拍,再也找不到大雪夜的那种景象了。多年后,我在整理文字时顿悟,用黑白负相再现了那个大雪夜中的黄山,便有了《云山意象》这幅作品。这幅作品是视觉的反转,却是心灵的升华,更抽象、更主观、更强烈。这不是摄影人用技巧去做实验,而是艺术家心灵历程的变化,同时也是建立一个概念,寻找一个方法,完成一个体系的过程。我拍摄的是黄山,但并不是奇峰怪石、猴子观海等具象化、形象化的概念,而是将黄山特定的形象概念隐去,将云山的意象抽离出来。
云山意象(中国黄山)1999年 梅生 摄
在水一方(桂林桂海晴岚)2021年 梅生 摄
碧水黄芦(敦煌鸣沙山)2018年 梅生 摄
寒山如是(日本北海道)2018年 梅生 摄
白桦树和野葵花(日本北海道)2018年 梅生 摄
石菖蒲(浙江楠溪江)2019年 梅生 摄
我非常喜欢利用自然现象,在独特的气象条件下去拍摄。雪可以将细枝末节全部遮掩,使我在景象里能够找到最突出、最感动人的影像。所以拍雪景并不是单纯的拍雪,而是利用雪这一气象条件来表达我的主观意象。我经常会在有雪的天气里进行创作,无论是拍摄自然风景还是文化景观。雪既是真相,又遮掩了真相。
雪天多是阴天,会造成空间关系不明确,对影像的视觉感受会削弱。我会在雨雪天气中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很多摄影师不理解拍摄风光为什么使用闪光灯。其实摄影就是用光来做文章,既然如此,就没有不可用的光。自然光线中包含日光、月光,以及直射光、侧光、逆光、反射光等客观光线。但是人类创造了主观光线,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照明器材来人为创造主观光线。当主客观光线交织在一起时,影像当中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扩大了影像的表达能力、感染能力。同时,又在影像的效果上强化了空间关系:主观光线对近处的物象起作用,飘洒的雪花与远处的空间拉开关系,使得影像表现得更加强烈。
相关阅读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