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场逐梦(3)
冰场逐梦
“感谢家人对我的默默付出,这其中有父母的关怀,有妻子的辛劳——她要照顾两个孩子,白天上班晚上带娃,还要抽空常去看望老人。这都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这次北京冬残奥会我们团队拿到了铜牌,站上了领奖台,从五年前组队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实属不易。每个运动员、教练员的背后都有着来自家人的辛勤付出和全力支持,我们取得的荣誉,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崔玉涛动情地说。
崔玉涛在冰场外。何毅 摄
除了家人的鼓励,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怀也十分重要。自从崔玉涛遭遇车祸以来,当地残联一直不断地给予他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当地政府给每个贫困户都交了特惠险,所有贫困户住院期间可直接报销绝大部分医药费,这个政策解决了崔玉涛父亲和母亲因慢性病住院的花销,使崔玉涛家的经济压力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最让崔玉涛感动的是,2017年他们家发生了一场大火,几乎烧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正在一家人一筹莫展时,镇党委领导、管区干部、村里的父老乡亲都积极地捐款捐物,出人出力,帮助崔玉涛一家。没过多久,废墟上就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
来自家人、社会、国家的关怀,共同构成了推动崔玉涛拼搏奋进的动力,让崔玉涛得以全身心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中,不断精益求精,全力以赴,再创新佳绩。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后,崔玉涛在朋友圈中发表了感言:首先,是自豪,崔玉涛为中国残奥冰球队取得的成绩而自豪,能够初次亮相冬残奥会就站上领奖台,没有辜负全队上下五年来集训的心血与汗水,没有辜负祖国对他们的投入和付出;其次,是感谢,崔玉涛感谢国家给了他机会,让他能够以国家队队长的身份站在奥运赛场上,感谢来自俄罗斯的尼古拉教练,感谢一切关心和支持过他的人;最后,是不舍,北京冬残奥会对崔玉涛而言是一场圆满的“谢幕演出”,他即将退役,转入残联工作,继续为残疾人体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谈及退役以后的生活时,崔玉涛表示,“一定要回去跟家人聚一下,好好陪陪父母、妻子和孩子。我陪伴他们的太少,亏欠他们的太多,要好好弥补。”但崔玉涛同时还表示,如果国家以后还需要他,他会积极响应号召,重新为国征战赛场。
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中国残奥冰球队队员有18名,平均年龄26岁,与他们相比,37岁的崔玉涛确实“老”了一些;但纵观整个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比崔玉涛年纪还大,却仍然活跃的运动员还有很多。仅在冰球这一项目上,就有许多“老当益壮”的运动员。比如捷克队的替补门将,虽年近五十,但在赛场上还有很不错的表现。“这体现了运动员自强不息的精神,也给我们的队员带来非常大的信心。相信大家在结束北京冬残奥会的比赛后,也可以继续在冰场上驰骋或者在其他运动场上发挥自己的价值。”崔玉涛说。
相关阅读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