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是雪中第一流(3)
皆是雪中第一流
吴壮:回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时作为城市志愿者的我,在家门口见证奥运健儿的风采,心中满是激动。当时学校组织我们前往国家体育馆观看中国女子手球队的一场比赛,全场高唱《歌唱祖国》的场景还萦绕心头。14年弹指一挥,如今的我来到了赛场边距离运动员最近的地方,用相机记录全球顶尖冰雪健儿们的身姿,这一切如梦般美妙。
北京作为“双奥之城”,我是亲历者。我参加拍摄的第一届夏季奥运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一次冬季奥运会是北京冬奥会,而且两次采访在同一个场馆——五棵松体育中心。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负责拍摄篮球项目,北京冬奥会则负责冰球项目。能够感受到北京在快速发展,中国体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我们在采访中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权限,但责任和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
北京冬奥会上,我主要负责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拍摄,中途还支援拍摄了两场冰球比赛。每到赛场,人头攒动,“枪炮”林立,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在此,我发现一个新动向:不少摄影记者使用了无反相机。我没有深入调研只是猜想,这些记者也许跟我一样钟情于无反相机的轻便和高品质。此次,我使用的相机是索尼A1以及索尼FE70-200mmF2.8GMOSSII、FE100-400mmF4.5-5.6GMOSS和FE400mmF2.8GMOSS镜头。索尼相机因无反设计,显得更加小巧轻便,且成像俱佳,它在高速连拍时,防抖动功能显著。此外,以上三支镜头都可以手持拍摄,无需独脚架。
在北京冬奥会上,新华社摄影团队首次以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IOPP)和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NOPP)双重身份,服务于全球媒体。今天的成就,是新华体育摄影人经过40年数代人前仆后继奋斗的结果,历经磨难和艰辛,更需倍加珍惜。今天的成就,也预示着新征程的开始,它必将激励新华体育人扬帆起航,砥砺奋进,全力超越世界一流媒体水平,争取在奥运会报道中再立新功。
北京冬奥会我选择了无反相机作为主力机型。2017年在天津全运会时,我首次使用了索尼A9相机,对它的轻便灵巧印象深刻。2021年东京奥运会使用索尼A1相机,它强大的对焦功能让我“事半功倍”。
今年的北京冬奥会,无反相机已经成为摄影记者的主流配置。据我观察,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赛场边,使用无反相机的記者达到七成。从“胶片”到“数码”,从“单反”到“无反”,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带来了摄影方式和理念的创新。相较于单反相机,无反相机最大的优势是重量和速度,轻量且高集成化的机身给体育摄影师带来更多可能,携带装备时也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斤斤计较”。
本届冬奥会我使用的是索尼A1和A9M2机身,FE24-70mmF2.8GM、FE70-200mmF2.8GMOSSⅡ、FE100-400mmF4.5-5.6GMOSS、FE400mmF2.8GMOSS等镜头。基本性能无须赘述,让我惊喜的是看上去小巧精致干不了“粗活”的索尼系统,居然抵御住了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严寒,在风雪中“摸爬滚打”,对我不离不弃。
相关阅读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