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美食 >

无限生命的花

2023-04-26 09:40:0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无限生命的花,朱炯 國色·花梦 王昆峰 摄 自古以来无论是文人雅士、名流贵族还是普天下的平民百姓,爱花、赏花,吟诗、奏曲、丹青描绘,从未间断。花集万物之精华,是造物主的神

无限生命的花

朱炯

國色·花梦 王昆峰 摄

自古以来无论是文人雅士、名流贵族还是普天下的平民百姓,爱花、赏花,吟诗、奏曲、丹青描绘,从未间断。花集万物之精华,是造物主的神迹所现。人类情不自禁地用尽各种艺术的方法,去赞美鲜花绽放的一切美好,或借落花流水感怀美的消逝和无法永恒的悲哀。用影像呈现花的样态是人类表达的新途径。纵观摄影短暂的一百八十年历史,摄影者透过镜头凝视花朵,不同影像技术特征和时代思想创造性地揭示花的生命之美。

早在摄影诞生之初的1840年代,镶嵌在金属镜框里面的达盖尔银版菊花照片,朵朵饱满,瓣瓣清晰,一幅生机盎然的大自然缩影。20世纪上半叶当摄影清醒而自信地用形态及影调表达的时候,无论是德国新客观主义的代表人物卡尔·布劳斯菲尔德严谨、庄重的花朵影像,还是美国F64小组伊莫金·坎宁安银盐照片中肥硕、丰满的花朵、枝叶,都是机械美学时代的赞歌。20世纪下半叶世界日趋多元纷杂,另类的美国摄影师罗伯特·梅普尔索普深情展现花之优雅。日本摄影师荒木经维呈现咄咄逼人、充满情欲的花,卷川石花的摄影中花朵则梦幻迷离、又暴力十足。就像世界上没有两朵一样的花,影像的世界里,鲜花永远绽放,但每一位风格鲜明的摄影师都有他与花独特的故事和属于他所在时代的美学表达。

王昆峰家住洛阳,40年前开始拍摄牡丹花。这不仅是天时地利,更是他大半辈子的情感寄托。牡丹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绽放时饱满、华贵、芬芳,象征着繁华和鼎盛。王昆峰拍摄牡丹,经历了从拍摄花丛到花朵到花瓣几个不断递进的风格探索阶段,直到后期他借用微距镜头的独特视角和精湛的影像技术,徜徉在牡丹灿烂开放的宏大宇宙中,沉醉于如幻如梦的花之光影色彩里。《国色·花语》《国色·花容》系列中彰显贵族之气的美丽影像,获得了众多的赞许,也不断激发王昆峰寻找新的表达和新的可能。拍花的道路其实是一条非常狭窄的路。花的生命短暂易逝,摄影师必须在较快的时间里提炼出花的美,将其永恒。

而花朵的美丽与芬芳又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魔力,它常常会凌驾于人的审美与认知之上,摄影者被相机之眼所束缚,只做直观的镜像记录,复制花的形态,沦为美的奴仆。设想一下,如果花问摄影师:“你懂我吗?花的生命有多久?花的生命之美又是怎样?”无法否认,摄影人绞尽脑汁拍摄荷花、梅花、兰花等,但是人们对关于花之影像的审美总是感觉不满足。

王昆峰持续拍摄牡丹。已经拍过的花枝,他将它们一支支插进瓶子存放。过些时日,王昆峰把它们拿出来重新用镜头平静地端详。《国色·花魂》系列中,不再鲜嫩的花朵依然硕大、饱满,层层堆积的花瓣褶皱起来,或鼓或卷,在散射光下展现出柔软的活力。它们像一头头彩色卷毛小狮子,晃着头,活泼可爱。又过些时日,花瓣更皱了,并悄然跌落。镜头中,消瘦的花开始舞蹈了。花瓣裙被时间之风打开,轻盈地跳跃。再过几天,镜头中的花朵真正苏醒了,在《国色·花姿》系列中,它们脱去了盛装,亮出优美的身躯,转起来,舞起来,奔放地伸展四肢。观众看到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态,激荡的音乐也会在心中响起。

相关阅读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诗意自然的歌者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