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在民间
体育在民间
2015年11月9日,湖北襄阳古城北门外。康泰森 摄
1989年4月,北京东单公园。康泰森 摄
1985年,我开始拿起相机拍照,三十多年来,主要以拍摄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主,民间体育也是我拍摄比较多的内容之一。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每个城市,甚至乡村,重视健身、在意身体素质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锻炼的方式有的是传承了产生于中国本土的民间体育,亦有借助了现代健身器材的新健身方式。与竞技体育赛事不同,民间体育一般不拘场地、形式。人们多会因地置宜、就地取材,他们可以借助大树练轻功,门环可以当吊环,水泥柱和桥栏杆都可以当成跳台……
出外拍照片,在公园、空场常遇到各式各样锻炼健身的情景。玩儿法是千奇百怪、花样繁多,而且经常会出现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的情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常去北京东单公园拍踢毽子。拍摄前,我会仔细观察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我注意到,中间这位退休女工刘师傅的动作最具观赏性。我了解到,这个动作叫"滚脸儿"。在拍摄时,我在刘师傅"滚脸儿"的过程中毽子还未落下、动作未收,二位男子的脚已经抬起准备接毽的瞬间,按下了快门。拍摄这种稍纵即逝的瞬间,是需要耐心观察判断,眼疾手快的。
2013年3月7日,我去玉渊潭公园,走到中堤桥旁,看到一名老者爬上了桥,背对着水面站在桥栏外,我突然意识到这名勇敢的老者是要背身跳水。我当时只带了一只定焦头的口袋机,焦距太短够不到,便迅速跑前几步,在他跳水的一刹那,连续拍到了两张。3月初的北京,天气还很冷,树木没长叶子,又是个大阴天,这些灰暗的背景把在冰冷水中浸泡过呈红色的老者身体衬托得格外明显。
自发的民间体育,没有裁判、没有评分,只有观众的叫好和鼓掌。练家往往无标准套路,还常有新奇的动作,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尽量抓住那些出其不意的情景,注意主体人物和陪体间有趣的呼应组合关系。
2013年3月7日,北京玉渊潭公园。康泰森 摄
20多年前,北京后海有不少冬泳爱好者。这位王老兄每天下了班就会来这里跳几个“燕式”。在这个非正式的场地,他能跳出非常漂亮的动作。拍这张照片时,为了把前景的冰拍上,我是趴在冰面上找的角度。既然是拍冬泳,我还必须拍出“冷热不均”,在岸上穿着棉衣叫好看热闹的人们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当年我和许多冬泳爱好者混得很熟,知道哪个人有什么特点,拍起来就挺得心应手。我也曾被游冬泳的人们“逼迫”着跳入过冰水中,他们这种和我沟通的方式尽管有些“残忍”,但对于我能拍好照片却是必须要接受的。
相关阅读
-
诗意自然的歌者
李树峰 江山锦绣(黑龙江伊春带岭) 冯凯文 摄 我与冯凯文相识十五六年了。他退休十几年,我还经常能见到他在全国各地拍摄的风光作品陆续发表,虽然不常见面,但看了作品,就知道他一
-
他的下一个“赌注”,是未来
陈雅琴 图被访者提供 “视频点播是一个燃烧巨资的行业,是有钱人的游戏,是冒险家的乐园,是大赌大赢的大智慧,而我有这个底气。谨慎思考,跨越风险,创投的经验和创业的经历让我在做
-
“我在浙里”在浙台青手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
一线之隔 张子甫(中国台湾) 摄 轻艇点水 万家祯(中国台湾) 摄 家 赖衍瑞(中国台湾)摄 夕阳西下 谢慈慧(中国台湾) 摄 樸 林慧瑜(中国台湾) 摄 市井生活の人间烟火 叶嫦娴(中国
-
行走的罗曼蒂克未消亡
徐时雨 带着“问题”上路,是很多行者的状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曾说:“他们基本上是‘宗教的一代,只是希望在路的另一侧找到信仰。”20世纪60年代,深受凯鲁亚克